新华网:南通创新“四全模式”破解豆制品监管难题
新华网11月11日电(王伟 魏薇)豆制品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食品,而豆制品加工小作坊又面广量大、规模小、流动性强、环境卫生条件脏乱差、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多,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题。
今年四月起,南通市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构建“全链条监管、全过程追溯、全方位提升、全行业自律”的“四全模式”,让豆制品专项监督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0%。
全链条监管:“三位一体”联动监管
“放心豆制品工程”实施以来,南通市食药监局通过两个月的调查摸底,建立起了全市豆制品行业的基础台账,并对全市179户豆制品经营户的生产加工、流通经营,到最终市场环节里的餐饮消费三大环节实行三位一体的全面监管。
全过程监管机制,规范了豆制品从生产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按照要求,豆制品生产企业一律使用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出厂销售的豆制品都有电脑开具的“食安南通 放心豆制品溯源单”随货同行。
此外,南通市食药监局还开展了豆制品小作坊临时登记管理工作,严把市场流通准入关,在消费环节,市食药监局指导、督促餐饮单位索取、验收“食安南通 放心豆制品溯源单”。“原本生产、流通、消费是三个监管环节,如今体制改革后三位一体,整体联动让监管更为得心应手。”南通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崔晓勇说。
全过程追溯:数据追踪豆制品的“前世今生”
11月9日下午,学田农贸市场人来人往,豆制品经营户张多子忙着招呼顾客。在她的摊位上方,有一块食品安全追溯看板,“食安南通?放心豆制品溯源单”清晰可见,写明该摊位出售的每个品种豆制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单位、单价金额等。“这份溯源单随货进市场,确保产品来源合法,我们也无后顾之忧。”她介绍,摊位前方还设有一台豆制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打印机,可以查询打印出每个豆制品的相关信息。
今年,南通市食药监局研制开发“豆制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程记录豆制品从工厂到餐桌流程,实现生产加工环节的过程控制、流通经营环节的市场准入、餐饮消费环节的索证索票。同时,配合制作豆制品溯源单,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须持溯源单进入市场销售。
目前,南通市18家豆制品生产企业、16家小作坊、313户豆制品经营户已纳入安全追溯系统,豆制品质量安全追溯看板实现市区农贸市场全覆盖。
全方位提升:改造升级小作坊
11月9日下午,位于通州区刘桥镇的通濠食品厂内一派繁忙。“原先是个小作坊,租的民房。”企业负责人茹启明介绍,“响应政府号召做大做强,现在踏实多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他笑言,投入200万改善20年工龄的旧工厂了,卫生环境、生产条件大为提高,日生产量从原来的五六百斤黄豆上升到4吨,产品品种从单一的豆腐、茶干,拓展到千张、油豆腐、素鸡等十多种,农贸市场、超市、饭店等都是他的客户。
“我们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小作坊提档升级,兼并联营。”南通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副处长徐冀辉介绍,通濠食品厂从小作坊升级为正规企业,申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吸纳兼并了1家小作坊,另有5家小作坊退出生产加工转代销,与之合作经营。
对于条件尚不够成熟的小作坊,南通市食药监局首创临时登记管理,引导作坊主改善生产条件。政府部门的整治督查倒逼小作坊进行改造,投入硬件促使生产面积、产能翻倍提升,以靠得住的生产工艺及卫生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安心保障。
全行业自律:诚信自律助推行业发展
今年9月6日至10日,市食药监局组织开展了第三轮豆制品综合整治督查工作,并邀请了部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参与,采取直达现场检查的方式,检查了市区48个农贸市场及场内156户豆制品经营户,涉及20个基层监管单位——各类明察暗访、监督抽查,在集中整治倒逼豆制生产企业规范经营,并严厉打击了违法行为。
定期公布豆制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情况和监督抽检情况,建立豆制品生产经营“黑名单”,诚信体系的建设也让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行业组织的力量也逐渐加入到社会共治的队伍里,行业协会除了发挥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还定期组织技术交流,鼓励生产企业改进技术,规范豆制品生产经营行为,实现豆制品行业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公平竞争、协调发展。
据了解,豆制品专项抽检工作全面启动。7、8、9三个月共抽取528批次样品,抽检合格率的逐月提高,成了监管共治最漂亮的成绩单。
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戴辉表示,根据最新出台的《关于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推动豆制品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下一步,南通市将在全市范围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巩固整治成果。到2017年底,还将培育一批豆制品骨干企业,规范一批豆制品小作坊,取缔一批“黑作坊”,设置一批豆制品直营店,豆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构建安全放心的豆制品生产销售体系,让市民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新华网,2015年11月11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5-11/11/c_1117101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