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巾帼有奇志 科研大奖拿不停
原标题:南粤巾帼有奇志科研大奖拿不停
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多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明天是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为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在广东,有这样一群女性,近年重大科技奖项中屡屡能看到她们的身影,这就是女科学家。她们在各自领域做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几乎每人都是拿奖拿到手软,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文/广州日报记者徐静
在最近召开的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上,一等奖中至少两个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女性,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刘雅红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朱红惠。而在2012年一等奖中,有7个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女科学家。
近年的广东科技科研发展上也不断涌现女科学家的身影。今年1月份,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颁奖,10位女科学家获此殊荣,广东有2人,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廖红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贾卫华研究员,这也是该奖项创办以来广东省首次获奖。
不久前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广东药学院郭姣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调肝启枢化浊法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她也成为广东省高校近10年来继侯凡凡院士后以成果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第二位女性。也是在这次大会上,名为“组织免疫微环境促进人肝癌进展的新机制”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山大学教授庄诗美和丈夫郑利民是该项目的两个领衔者。
广东女科学家群体依靠自己出色的科研和研究能力,向公众展示出女性在科学研究中独当一面的情景。
侯凡凡是中科院院士,这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自不必复言。此外,广东还有多位女科学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余艳红、郭姣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潘华峰教授,都曾获此殊荣。潘华峰长期从事卫生事业与教育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与实验研究。记者了解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是目前科学家和学者最看重的评价指标之一。在这方面,女科学家们也不遑多让。廖红教授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而在2011年华农兽医学院的刘雅红就已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的庄诗美也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绝活:研究成果国际领先
像所有科学家一样,她们也具有出色的科研能力。尽管她们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但她们在自己的领域里都居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郭姣是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广东省名中医,为广东省代谢性疾病最顶级专家。去年12月份,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在她任职的广东药学院揭牌,这标志着广东省在代谢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王迎军教授多年来耕耘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她所研究的生物活性仿生型人工骨、可控降解骨修复替代材料、生物活性关节与齿科材料具有优异的临床效果,解决了临床上长期存在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南方医科大学的余艳红则擅长于围产医学,在妇产科急危重症及高危妊娠上的抢救和处理造诣精深,尤其在“羊水栓塞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早期诊断标准”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龄:“60后”挑科研大梁
广东高校主要领导年轻化趋势明显,广东已迎来“60后”执掌高校期。高校女领导的情况也符合上述判断,七成以上是“60后”。在女科学家的年龄分析中,记者也发现这一规律。
除了王迎军是1954年7月出生外,记者发现,庄诗美生于1965年,郭姣生于1961年,刘雅红生于1966年5月,余艳红是1962年10月出生。潘华峰是1965年4月出生。廖红1991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获学士学位,据此分析,相信她也应属“60后”的尾巴。还有更年轻的,贾卫华1970年出生,朱红惠与贾卫华同龄,也是1970年出生。
发展:“研而优则仕”是常态
事实上,诸多女科学家“研而优则仕”,走上领导岗位,在更大的空间和舞台上推动广东教育科研发展。王迎军、余艳红和郭姣都已是高校校长。郭姣,1990年始在广东药学院工作,2006年任党委常委、副院长。2010年5月,郭姣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3年后,她又回到广东药学院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另外,王迎军和余艳红也在多个岗位得到锻炼。1998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2003年9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2007年11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余艳红则是1988年进入原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妇产科。1992年,30岁不到即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被评为教授。2005年任南方医院副院长,2008年任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此外,刘雅红是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个性:知性优雅说一不二
“秀发微卷、着装得体的她,说话柔声细语、举止优雅,一点都不像一位醉心于科学研究的女科学家,反而像一个乐意向人们分享喜悦的女孩儿。”本报记者在采访贾卫华后曾这样写道,但只要一提到专业问题,贾研究员的神情马上变得严肃起来。廖红曾经一年200多天在田间地头展开学术研究,但这并不妨碍她与学生打成一片。
女科学家们也有刚硬之时。余艳红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男校长还是女校长,岗位对履职者的要求是一视同仁的,它既不能因为是“女性”,标准就会降低,也不会因为你是男性就会苛刻一点。
原标题:南粤巾帼有奇志科研大奖拿不停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