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管理系列报道十三
刘老涧二站位于江苏省宿迁市东南约18公里的京杭运河上,是刘老涧泵站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站与刘老涧一站和睢宁一、二站等工程共同组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第五个梯级泵站。经省南水北调办、江苏水源公司与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奋勇拼搏,刘老涧二站工程已按期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了建设“优质工程、高效工程、优美工程、廉洁工程”的目标。
超前规划,夯实基础。 在刘老涧二站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单位对前期工作、工程实施方案、合同规划、招标投标等超前考虑,合理做好计划安排,确保施工单位进场后有的放矢,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避免相关合同纠纷。同时,狠抓招标设计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保证了后续招标投标工作的质量,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刘老涧二站对临时征地红线、导流方案、提高主电机装置性能、膨胀土回填改良等17项方案进行了优化。如在优化施工现场布置和补充勘探一站弃土可利用性的基础上,对征地红线作了相应调整。红线调整后,将原来利用老百姓的土地改为利用国有闲散土地,节省了投资,保护了耕地。前期工作的充分到位,很好地避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矛盾。
依据合同,规范管理。 刘老涧二站工程具有参建单位多、施工点多、涉及专业多、交叉作业多、协调工作量大、目标工期任务紧等显著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始终围绕“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纯属合同关系。以事实为根据,合同为准则,这就是处理一切问题的唯一依据。”的准则,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严格合同管理,认真履行建管职责。工程建设处制定了《刘老涧二站工程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合同管理组织网络,明确了工程科为合同管理部门,落实专人统一进行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合同管理行为。严格考核相关人员的履约能力,加强对总监理工程师、副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实行离开工地请假批准制度。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从质量、安全、进度和文明工地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资金支付挂钩,以考核促管理,以考核促效益,提高了参建各方的管理水平。
创新技术,提高效率。 在技术创新方面,流道砖模保温保湿工艺是刘老涧二站建设过程中开创的一例典型。刘老涧二站进水流道形状为肘形进水流道,施工时,正值2009年12月,当时的气温零下七八摄氏度,如果采用传统的木模施工,混凝土浇筑质量就很难保证。施工单位提出在进水流道肘形部位采用砖模模板的施工方案,建设处邀请有关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专题研讨,并提出进一步补充、细化和完善的建议。为提高进水流道肘形砖模施工质量,江苏省水利科学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流道砖模进行了三维扫描、建模试验,采取在进水流道内加热等温控措施,砖模形成后对其表面进行喷塑处理,保证了流道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度,保证了浇筑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这项工艺已经成为江苏水源公司的一项专利。另一个亮点是利用微膨胀土施打围堰的方案获得成功。在招标阶段,工程确定采用模袋砂填筑加钢筋混凝土防渗板桩方案。在实施阶段,根据现场膨胀土的试验成效,提出了采用现装膨胀土,保持其含水率,水中筑坝的施工方案。采用这个方案后,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工期。
和谐推进建设,即时发挥效益。 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批准了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工程全面推进的关键问题,理顺了工程建设程序,迎来了南水北调工程新一轮建设高潮。刘老涧二站就是东线江苏段在此轮建设高潮中率先开工建设,也是率先完建的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处与当地政府和周边单位、群众关系融洽,营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为争取地方的理解和支持,工程建管单位每年都与周边单位进行定期交流,征求对方意见。同时,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帮助地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南水北调工程树立了很好的形象。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6月,刘老涧二站机电设备、自动化工程完工;9月2日至3日,泵站工程主机组试运行,运行情况良好,已具备随时开机调水条件;9月4日,泵站机组通过了24小时连续运行验收。2011年度新建成的刘老涧节制闸开始投运共启闭20多次,最大泄放流量290立方米每秒,发挥了工程建设预期的排涝效益,做到了工程运行安全无事故。
2014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通水后的第一年,在年度调水出省、南四湖生态调水以及省内抗旱运行中,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正常发挥,其中,刘老涧二站工程参与了8月4~24日的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工作,累计运行1055台时,期间抽引江水10073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南四湖生态危机,充分展示了江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果。 (供稿:省南水北调办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