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需凝聚江苏智力
今天,从南京到无锡,从苏南到苏北,江苏每一个城市,都纷纷加入追赶“智慧”的行列。“建设智慧城市”随着李克强总理对“互联网+”的振臂一呼,又火了一把,成为各地政府挂在嘴边的口号。
在这股浪潮中,作为一家江苏本土企业,很难说南大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公司一定会是未来“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军者,2013年才重组成立的这家公司,需要的不是过度的赞誉,虽然其对于“智慧城市”独特的理解,已经让整个行业都无法视而不见。
做智慧的“落地者”
从2001年开始,在最初发展的十年间,南大智慧城市的前身南大金利得公司只是一家专业提供网络行业解决方案的中小企业,受益于与IBM、思科等国际巨头的深度合作,南大金利得成为国内最早涉足“智慧城市”领域的公司之一。
“IBM最早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战略迎合了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步伐。然而,一边是悬在空中的技术,一边是务实的需求,总要有人进行衔接。”南大智慧城市总裁李旻告诉记者,之所以公司选择在2013年重组,就是因为南大智慧城市要成为那个“落地者”,而公司重组之初的理念正是“智慧城市、赢在实践”。
那些高大上的“物联网”、“云计算”如何才能“落地”?湖南新田县的一位县委书记可能更有发言权。一直以来,新田县的上访率居高不下,新田县政府在多方探寻之后,决定和南大智慧城市共同开展“智慧新田·社会治理创新云平台”项目。
“去年项目启动前在南大考察期间,这位书记就接了二十几个有关上访的电话。”李旻告诉记者,目前一年过去了,这个集电子政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于一体的项目,建立健全了新田县的网络化体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该项目共接收百姓反映的生活问题3877件,已办结3535件,342件正在处理中,新田县的上访率也随之大幅降低。
如果仅仅只是将一些飘在云端的技术进行落地,南大智慧或许不足以让业内刮目相看。实际上,南大智慧一直致力于对“广义智慧城市”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广义智慧城市”是由已故的中国智慧城市倡导者成思危所提出。在成思危看来,业界要区别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和广义智慧城市这四个不同的概念。相比前三个概念,“广义智慧城市”包括了人、土地、信息技术和资本,是真正把人的智慧因素和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李旻告诉记者,以往在提“智慧城市”时,人们的重点都是关注“城”的部分,也就是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务。然而“智慧城市”作为一个产业,亟需探索它的盈利模式,这就要涉及到“城市”里的“市”。在这一方面,南大智慧城市探索的智慧园区正在迅速崛起,目前连云港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期工程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市’的智慧是智慧招商、智慧产业,并为智慧创业培育环境,我们认为智慧园区所提供的配套,有利于江苏在这一轮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诞生BAT之类的巨头。”
江苏还需多点智慧合力
不仅为巨头的诞生提供土壤,“智慧城市”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统计,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300个左右,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不过,记者了解到,我省虽然在这个市场的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诸如感知物联、云创存储等这样的知名企业,但是上升至整个产业链的高度,我省企业并未形成合力。
“大家都是单打独斗,结果就是我们成为了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成为了项目的乙方,做最多的事,赚最少的钱。”李旻不无感叹,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神州数码等“智慧城市”龙头企业,它们正在不遗余力地跑马圈地,每到一个城市,就从顶层设计层面接下一整套解决方案,然后再将其中一些内容外包给当地企业。记者也发现,目前神州数码已经和我省南京、南通、无锡等多地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如果在这一轮发展中,我们没能将江苏的‘智慧’凝聚成合力,市场很可能就不会给我们更多机会。”李旻认为,江苏应该由政府出面组织,形成一个常态化机构,将我省“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以“集团军”的形式去抢占市场,并对外输出我们的标准。
记者在研究日本“智慧城市”发展路径时发现,这项串联产业链的工作由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完成,该银行全面整合日本“智慧城市”的优势资源,然后统一对外挖掘市场,并大获成功,这对我省智慧城市投融资界理应具备借鉴意义。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澄 实习生郭 晨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