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大雪松生病:变得黑黄 身上挂着18个输液袋

16.03.2015  11:10

  南京博物院的大雪松生病了。粗壮的树干上挂满了输液袋,原本绿油油的松针病殃殃的。

  “南京博物院改扩建工程的时候,我们特意关照建设单位,一定要好好呵护。一开始,我们以为它挺过来了,但去年年底发现,它越来越没精神。”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说,为抢救老雪松,博物院邀请了园林专家会诊。不过,据了解,效果不佳。

  探访:雪松颜色变得黑黄

  在南博门口拍照,很多人都喜欢把大雪松和大殿都照进去。

  可如今,大雪松被黄色的围挡围住,树上挂满输液袋,一共18个。雪松颜色黑黄,顶端仅有的两处绿梢,也有发黑迹象。

  雪松怎么了?透过围挡的缝隙,现代快报记者看到,雪松脚下的土地被刨空了一部分,露出一个四四方方、用青砖垒砌的养护基坑。由于雪松根系浅,树根也露出来一部分。基坑的四壁似乎在向下渗水。

  “2009年二期改扩建时,我们对建设方强调,不管如何都要养护好。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它和老大殿一样珍贵。”南博副院长王奇志说。

  一名园林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株树植于民国时期,70多岁。

  病因:根部长期泡在水里

  据了解,南博在二期改扩建工程时,地势整体垫土抬升了2.6米,这让原本在地平面上的大雪松一下“”了下去。

  在2014年2月,现代快报记者就关注了这棵大雪松。当时,负责园林养护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周边地势抬高,对雪松来说生活环境受到了挑战,因为覆土太高,会影响根系的呼吸。当时,在它周边用青砖垒砌了4米x4米养护基坑,在基坑的底部放了50厘米的陶粒等。

  “每天在院里,都会看看这棵雪松。2014年11月,看着它绿油油的叶子,还以为挺过来了。”王奇志说。但好景不长,有人发现雪松叶子变黄,不对劲了。南博赶紧找了园林养护人员来帮忙“看病”。

  负责养护这株雪松的,是玄武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昨天,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接手养护这株树后,曾聘请园林专家现场会诊。“挖开基坑,发现雪松根部竟有建筑垃圾,地下水不停地冒。”他说,雪松的根被长期泡在水里,而松科植物很怕水。现在,他们用水泵抽水,并派专人养护。

  “建设方在修建基坑的过程中,误伤了大雪松的侧根。而植物是靠侧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南博专家表示,雪松生病,和二期改扩建施工有一定关系,“大雪松眼看一天不如一天了,我们很着急,也很伤感。

  专家:痛心,太可惜了

  雪松是北方树种,在自然生长环境下,寿命能达到五六百年。在南京,树龄过百的雪松不算少。这株大雪松,其实正当壮年,让人着实惋惜。

  参与过会诊的园林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虽然在全力排水,但根部已经显露出不好的迹象。

  以后怎么办?专家也很纠结。有人主张将它原地保存,因为雪松见证了南博的历史;也有专家说,松科植物枝干较脆,一旦遭遇雨雪天气,枝干容易折断,掉下来伤人怎么办。有人建议,可将主干部分锯掉,并进行防腐处理,放在南博展陈,“它代表一段历史和故事。

  思考

  生长环境改变,风险大

  “雪松周围的地垫高,相应的,地下水位也高了。”专家说,雪松不耐水,时间长了,很难生存。松科植物很敏感,一旦环境改变,生病了很难缓过来。挂上营养袋作用也不大,松树耐贫瘠,本身并不耗肥。

  应及时关注、保护起来

  园林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进行第五次古树名木普查时,曾考虑过将大雪松列入后备资源。不过,由于当时它已经患病,考虑再三,没有将其纳入。“如果前些年能及时列入后备资源,对它的健康也许更有利。

  盘点

  南京消失的有名雪松

  这两年,南京两株有名的老雪松,相继离去,令人惋惜。

  ■编号062,树龄135

  地址:南京珠江路700号南京地质博物馆。死因:地下水位上升,养护单位浇水过勤。

  ■编号190,树龄79

  地址:南京总统府子超楼前。死因:病虫害严重。(胡玉梅 余乐)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