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对接校内外资源协同育人 南农大入选国家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中国江苏网10月23日讯(记者 郭蓓 通讯员 许天颖)前不久,国家公布了首批99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名单,江苏共有四所学校入榜。记者注意到,南京农业大学申报的拔尖创新型及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申请均获批准,成功上榜。
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此外还囊括了卓越法律培养计划、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等专业性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改革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
“怎样发挥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的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让各种社会资源在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中达到协同育人的共赢,是卓越计划的方向所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恬告诉记者,改变学校闭门塑才为开门育才,让社会各种资源发挥优势共同培养优秀人才,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精髓所在。
有意识,便有行动。记者欣喜地发现,对于南京农业大学而言,该项计划,很多社会力量投入支持,为整个计划的实施,起到有力的支撑。
“学校邀请了很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参与到培养人才计划中,包括校外专家参与授课、进校合作教学研究与开展科研训练等,校内一些专业课直接搬到车间田头进行,让培养的人才更加接地气。”这种培养模式,使学校教学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最终让南农学子走出校园后便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而不是实践认识和操作的“门外汉”。
为何相中南京农业大学?答案是铿锵有力的两个字:必然。从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来看,南农大是以培养农科人才见长的高校,农科排名在中国高校位居前列。在百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南农大一直坚持走“农科教结合”的优良办学传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公认。用王恬的话说,无论是学术型、管理型,或者是技术应用推广型的人才,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领域内成为顶梁柱式的人才。社会这个大熔炉检验后的认同,成为南京农业大学最有力的砝码。
人才培养计划到底有何不同之处?课程模式上,出新是必须的。王恬告诉记者,从整体上来看,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设置课程,对面临知识更新的课程加以梳理和改造。而就南京农业大学而言,校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设置课程,邀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很多专业课后期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学校将课堂搬到科研基地、企业一线进行,由专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授课,学校导师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齐头并进。
据了解,南京农业大学目前已有部分专业建设了双师型教师队伍。今后进入计划的专业将全部延续该模式。将农科人才培养中的对专业认识与社会实践阶段前移,学以致用,使学生一毕业走上社会时便可“大干一场”。
值得南农人骄傲的,并非仅仅于此。记者注意到,根据日前公布的“2014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结果,南农大在“农业领域”位列第94位。这也标示着学校进入了世界涉农大学一百强,成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重要里程碑。正如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教授所感:可以历数“农科教结合”模式铸造的人才培养成就,可以重温“南京故事”写下的中美农业科教合作的典范,可以追思驼峰航线送来“青霉素”的人类福音,可以听听“粮农组织”筹备时中国代表的辩论……南农大在中国、世界舞台上留下的倩影,足以让南农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