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经典语录“乐”坏全场 南信大呆萌理科男上演华丽“逆袭”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田浩。
南信大毕业现场。
中国江苏网6月18日讯(通讯员 方向 记者 程远)“法桐絮已经不再恼人,龙王山正是一年最葱翠。天气空气都好,我们刚好毕业。搓衣板一上一下就是四年,我的一麻袋书一共卖了18元…… ”今天上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体育馆里,毕业生代表田浩的经典发言赢得了全校师生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他,看似一名普普通通的本科毕业生,却写出了一篇影响因子5.08的SCI论文,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研究生,成功上演了“逆袭”。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
今年一月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田浩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由他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型硫酸盐光催化剂,并原创性地探索了其宽带隙与阴离子中心最外层原子数的本质联系。这是田浩在大学四年里做过的最值得骄傲的事。
大二下学期,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当时还是科研门外汉的他,从阅读英文文献做起,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专门摸索科研网站的使用。“我们第一次在电子扫描电镜下放大一万多倍去看自己做的材料,大家兴奋难抑,你说我的像婴儿,我看你的像莲花。”他说,这种感觉就像是,躺在草地上,清风徐来,我们在猜天上的白云一样。
这种新型催化剂其实是一种光催化剂,通过阳光照射,可以将水中的质子分解为氢气。“氢气是绿色能源,燃烧会变成水。”他告诉记者,这种催化剂还可以降解有机物,譬如消除农药残留、净化工业废水等,还可以还原二氧化碳。“我论文的创新就在于,通过调节带隙,可以有效的调节催化的程度。”田浩说,带隙是评估催化剂优良的重要指标。
有段时间,他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往实验室跑,一待就是晚上9、10点,还曾在实验室里睡过两个夏天,通宵的日子也并不少。有时,连保安大叔都熄灯入睡了,暑假里空荡荡黑漆漆的学科楼让这个大男孩也有点害怕。
在充满好奇的实验过程中,田浩做出了一种从没见过的光催化剂。兴奋之余,他疑惑地发现无论如何都查找不出这种材料的物相信息。检索了很多次都无果,导师安慰他,实在不行可以改做其他的材料。但田浩并没有,“它是一种单质,我坚信一定能够检索得到”。
某天晚上,已经11点多了,在尝试了无数次失败的检索之后,他终于成功检索到了这种新型材料的物相信息,激动不已,而实验也终于可以顺利推进。
挨个办公室敲门主动“拜师学艺”
与实验阶段相比,论文写作就“没那么好玩”了。大三整整一年,田浩都在忙活着写论文。由于从未写过英文的学术论文,第一次的过程格外坎坷。从一开始蹩脚的仿写,到后来渐渐有了自己的构思和表达,文章前前后后经历了七八次修改。
田浩告诉记者,因为活性对于催化剂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最初他苦苦纠结于新型材料活性并不高的问题,一度很失望。导师滕飞教授一语点醒了他——不如另辟蹊径,从带隙与阴离子中心最外层原子数的本质联系这一角度着手写作。他循着导师的指点,终于在论文中有了原创性的思考。
“我的导师尽其所能为本科生提供了各种支撑,给予我们巨大的鼓励,并一直对我们抱有无比坚定的信心。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这一届本科生几乎每个人都有第一作者的SCI论文。”说起这位导师,田浩言语中满是感激和骄傲。本科生也有导师,甚至人均一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这在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南信大却成为现实。
田浩说,导师其实并非学校的安排,而是自己主动拜的师。早在大二的时候,他萌生了做科研的想法,又听说滕飞教授“很厉害”,于是来到学院挨个办公室敲门。在敲开滕飞教授的门后,他表达了“拜师学艺”的想法,滕老师欣然应允。实际上,像田浩这样有想法的学生并不止一个,仅仅田浩所在的班级,就有五六个学生慕名而来进入滕飞老师的团队。
“你们要做一个researcher,不要做worker。”这是滕老师经常跟他们说的话。在这个团队里,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科研之余,滕老师还兼任他们的“精神导师”。田浩说,滕老师就是整个实验室的“发动机”,哪怕受到打击心灰意冷,老师的短短几句话也能立刻让大家激情澎湃。
不仅指导研究生,还要指导这些主动拜师的本科生,滕飞教授的工作量倍于常人,休息时间自然就少了,田浩就经常在半夜1、2点收到滕老师的邮件。而学生们也不负期望,成绩颇丰。据了解,滕老师指导本科生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多项,多名本科生成功获得国外顶级高校的offer,学生王骏由于研究成果出色被破格报送至清华大学硕博连读,学生李敏甚至同时获得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四所大学提供的offer……
虽然实验室处处闪耀科研牛人的光芒,但这里并不是一个严肃冰冷的地方。“我们还在实验室联机打过游戏,世界杯的时候用投影仪看过球赛”,和导师、同学们一起吃饭聊天是团队里颇受欢迎的“常规活动”,在田浩看来,实验室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科研上很靠谱生活中“马大哈”
除了发表SCI论文之外,田浩还琢磨研发了一款环保笔芯,将笔芯回收再利用,试图解决笔芯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还将一种催化剂做出两种不同形貌,申报了2项国家发明型专利。
科研之外,田浩也曾担当学生组织的主力。在担任学院学生会秘书长、校党校学联宣传部部长期间,他带领同学们开展迎新晚会、环保时装秀等活动,由于私底下是个“话唠”,还被选为学院辩论队成员。谈到小伙伴们热衷的社团活动,田浩说,第一天兴冲冲去了书法协会,见识了众多书法大神挥毫泼墨,羡慕之余却自顾自写了半天的“一”,搁下笔,觉得还是把时间花在科研上更靠谱,便挥别了书法协会。
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贡献给了科研,所以田浩并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恋爱。虽然大学四年都是单身,但因为有一帮好兄弟,他并不孤单,“跟大家在一起,太开心了,也就不需要恋爱了。”
田浩的舍友们十分多元化,在学校宽松的环境下,他们可以自由安排课余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一展身手。代伟是宿舍里最年长的,他在经济独立的情况下,完成了港澳台、渤海圈环游,在东北跨越北极圈,搭车环游半个中国,西藏、新疆、墨脱、尼泊尔等地都有他走过的脚印。陈煜,是职业电子竞技队的队员,还在另一个队伍当教练。孙鹏,坚定的化学爱好者和典型学霸,学得好长得好,是标准的“学长”。曾经在田浩因为化学太难而头疼时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信心。这几个看似没有太多交集,但又同属一个班级、一个宿舍的男生,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宿舍。
田浩在宿舍里年纪最小,在大家眼里是被照顾的那一个。而舍友们爆料,田浩私底下其实很“神经大条”,他曾以“一年一张”的速度丢过四张校园卡,经常在串门之后找不到钥匙,让朋友们“无力吐槽”,不得不时刻提醒他。
舍友代伟说,大一刚入学时,田浩其实很“任性”,经常在大家需要统一意见时固执己见,坚决不做违背个人原则的事。几年下来,大家积累了深厚的感情,田浩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性格也让朋友们频频点赞。
前不久,田浩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但工作的想法也不时撺掇着他。几个好兄弟得知此事,特意组了个饭局集体游说田浩去读研,让他感动不已。
只有短期目标看重“时间节点”
在这个梦想遍地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要有个不大不小的梦想。“我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梦想,只有短期目标。”田浩这样对记者说。在这个靠谱的摩羯男看来,过于长远的规划有点好高骛远,很难把控,而做好手头事、走好脚下路才是最实在的。
田浩仅仅21岁,但对时间却有着深刻认识和严格管理。暑假里他睡在实验室,每天7点准时起床,中午按时午休,晚上做实验到七八点,然后聊聊天上上网,12点前入睡,作息十分规律。“时间节点”是他很看重的东西,虽然偶尔也会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偷偷懒,但凡事一定会把握好时间节点,严格控制。
原标题: 毕业经典语录“乐”坏全场 南信大呆萌理科男上演华丽“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