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布置图首次亮相 桥墩如啤酒瓶(图)

21.05.2015  10:47
大桥桥墩如啤酒瓶 - 新浪江苏
亭楼桥头堡设计图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大桥桥墩如啤酒瓶 亭楼桥头堡设计图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顺利拿到申遗“门票

  大桥桥墩原来长这样,像个啤酒瓶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来,护送了无数的人和货物。但是,支撑大桥的功臣——桥墩却躲在水里,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长相。昨天上午,南京长江大桥正桥总布置图首次公开亮相,桥墩终于“浮出水面”,它们长相奇特,酷似一个个啤酒瓶。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这份图纸和其他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一起,成功入选了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也是横跨长江的众多桥梁中,唯一入选的。

  通讯员 袁光 现代快报记者 徐萌/文 顾炜/摄

   拿到了申遗的“门票

  自建成以来,南京长江大桥就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近日,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中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成为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

  据江苏省档案馆副馆长、新闻发言人张姬雯介绍,馆藏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既有纸质文书、工程图纸,也有照片、录影录像等资料,全面保存了大桥规划设计、建设竣工等全部历史进程。

  南京长江大桥申请档案文献遗产的过程非常顺利,“年初进行申报,不到半年就入选国家级档案文献了。

  那么多跨江大桥,为什么独独选中南京长江大桥?张姬雯解释说,南京长江大桥虽然不是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但它是第一座全部由中国人设计、建造完成的跨江大桥,档案完整而独特,有珍贵价值。

  记者了解到,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从2001年开始评选,至今已发布了四批名录,上一批发布是在2010年。

  张姬雯说,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先从中国范围内选拔出具有价值的档案文献,然后再从中挑选,有计划地申请亚太记忆、世界记忆遗产等,“也就是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名录,一定程度上算是拿到了申遗的门票。

   啤酒瓶”桥墩首次曝光

  昨天,一张南京长江大桥正桥总布置图亮相,图上面用蓝色水笔绘出大桥的样貌。图纸中,桥面分上下两层,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一个硕大的桥墩。桥墩看上去像一个个“啤酒瓶”,稳坐水中央。“啤酒瓶”下方还伸出三个“枝丫”,牢牢地扎进地底深处。

  记者看到,这幅设计图纸是按照1:1000的比例绘制的,完成日期是1960年5月20日。张姬雯说,这张图纸完成后,“建设方案基本确定了,之后只改了一些小细节。

  曾有人提出疑问,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有什么根据?张姬雯说,除了这张设计图纸,建设档案中还有关于勘测、施工等方面的材料,“中途遇到的难题,也是中国专家们想办法克服的,证明从设计到建成,都是中国创造。

   背后故事

  桥头堡差点设计成亭楼

  大桥差点落户芜湖差点变身江底隧道

  南京长江大桥的“三面红旗”桥头堡是一道亮眼的风景,但是,最初的桥头堡设计可不是这样的。记者看到,在南京长江大桥最早的设计效果图中,桥头堡的造型是亭楼设计,颇具中国风。

  东大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是“三面红旗”桥头堡的设计者,如今已经年过八旬。钟老回忆说,对于一开始的亭楼设计,相关部门并不满意,认为不能反映出时代特征。196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桥头堡设计大赛,最后才定为“三面红旗”。

   大桥差点落户芜湖

  档案资料显示,当年鹰厦铁路建成后,铁道部提出就在芜湖建设第二座长江大桥,打通南北交通要道。按照这个规划,建在芜湖的可能性很大。最后,考虑到城市因素,还是选择了南京。

   差点变身江底隧道

  江苏省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说,当初设计时,铁道部勘测设计处讨论了各种各样的桥梁方案,还有人提出,不在江上建大桥,而要在江底挖隧道。

  按照那个方案,江底隧道将建在梅子洲一带,采用单线铁路的建造模式,如果要通公路,还需再挖另一条江底隧道。

  后来,这份江底隧道方案被铁道部否决,建设费用太高、时间长、当时隧道经验技术不足都成为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