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试点"医联体" 家门口看专家门诊
南医大二附院心内科专家程宏勇在社区坐诊
不用往大医院挤,不用排长队挂号,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直接找到大医院的专家看病。12月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中大医院、南医大二附院等4家三甲医院与鼓楼区12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四个医疗联合体揭牌。南京鼓楼区卫生局局长唐伯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意味着鼓楼区的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医生的诊疗。从12月起,四家三甲医院每周将陆续安排不少于3名相应科室专家在结对中心坐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选派一名医生跟班学习。坐诊专家每年为社区群众义诊两次。下个月全面推进后,鼓楼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有三甲医院专家坐诊,周末除外。
以后老百姓看病挂号也将更方便。据介绍,成立“医联体”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开通三甲医院部分专家预约通道,包括预约挂号、辅助检查、医学检验,为转诊病人提供便捷服务。
唐伯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接下来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的挂号终端都将延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还在研究,“如果患者疾病在社区解决不了,坐诊专家会帮忙指点到大医院找哪个医生,并帮忙预约。”
此外,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这四家医院还将安排心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老年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妇科、B超、心电图、放射等科室中级晋升副高职称的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大医院挂号终端将在社区“安家”
目前,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专家坐诊,但服务中心的设备跟不上,药物和大医院也不一样。有些病人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专家看病,但专家要开的药物,社区医院没有。结果,病人还得去大医院看病。
“明年起,鼓楼区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序增加三级医疗机构常用且社区需要的治疗药物。另外,我们还要发展中医特色,所有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立中医科,提供至少六项中医药服务、两项特色中医药服务。”唐伯才介绍。
根据规划,未来5年内,鼓楼区将建设放射(影像)、检验两大医学中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冲破各种框架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唐伯才说,鼓楼区将构建区域转诊协同信息化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病历、检查信息和患者诊疗过程的联通共享,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导致医疗资源浪费。
社区将增配常用药物,提供中医药服务
许多人不喜欢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一个原因是,对社区医生不信任。对此,鼓楼区将对基层卫技人员业务进行提升培训,最引人关注的是,社区医生通过考核后,可以到三甲医院挂牌坐诊。
据悉,近年来鼓楼区不断加大医疗投入,2013年起每年给出50个编制用于招录人才,未来3年,仍是每年50个编制。“现在不是编制不够,而是招不满。今年上半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招录50个进编人才,但最终只招到33个,不愿来的最大原因是看不到职业前景。”唐伯才说,接下来,这样的“瓶颈”将被打破。鼓楼区正在跟各大医院协商,谋求突破机制体制上的障碍,不仅让大医院的专家下得来,也要让社区医院的人才上得去。
社区医生未来也可以到大医院坐诊
居民感觉省钱又方便
专家认为可以提高业务能力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其实“医联体”在南京已有试点。从2014年9月到现在,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和南医大二附院开展了近一年多的合作。
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丕裕告诉记者:“在与南医大二附院的一些试点中,获得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比如居民来社区医院看病多了,给社区医院带来了名医和技术,医院的多名医生、护士也到三甲医院去进修学习。”
据悉,目前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8名医生,人员紧缺,收入待遇并不高。试点后不仅有了三甲名医资源,而且有3个医生前去三甲医院进修,这就给了社区医院医生更多“奔头”。
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玲霞告诉记者,目前一共有16位南医大二附院、市口腔医院等医院的各领域专家坐诊,周一到周五都会有专家前来,每个专家坐诊半天,有的时候是三个,有的时候是两个。未来,会根据居民需求,适当增加一些坐诊专家,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不少居民在这里挂号看病。李先生的父亲在这家社区医院住院,“这里离家近,方便照顾,而且这里还有康复专家,人家可是大医院的医生,我信得过。”李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以前要想挂个专家号至少得提前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也不一定能挂上号,还很贵,一个专家号就得50块钱,有时候还要100块钱。到社区医院挂号可省事多了,还便宜。”
在挂号处,记者看到,居民只要花8毛钱就可以挂号,加上1块钱的普通医生诊疗费,才1.8元。“我们挂号费是统一的,专家的诊疗费也便宜,最高的主任级别的专家,诊疗费才9块钱。”吴玲霞告诉快报记者,现在医改了,在某三甲医院挂个普通号诊疗费还要花12块钱,仅诊疗费一项,居民就可以省下不少钱。
程宏勇是昨天坐诊的一位心内科专家,半天时间就接诊了十几位病人,“对我们医生来说挺好的,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医生到社区医院来,可以分解大医院的压力;社区医院可以发挥它资源多的优势;居民能就近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这种形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