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南京老奶奶讲述抗战时自己的参军故事
龙虎网讯 5月20日,南京晨报开辟了“胜利荣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专栏,并开通了新闻热线。晨报的忠实读者、家住后宰门的86岁老太梁凤英给记者打来了电话:“我十几岁就参军抗日了。”记者昨日来到梁奶奶家中,看到了她年轻时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照片,听她讲述了在父亲因日本人而死之后奋起参军的故事。
苦难:为避日本人,村里人躲进狼窝
近日记者见到了梁奶奶,虽然当年在东北被冻伤,留下了腿疼的老毛病,正值初夏还要戴着护膝,但老人的身板还是比较挺拔的,看老人年少时的照片,也给人英气之感。梁奶奶是山西武乡县人,虽然1956年就随丈夫一同复员,到南京工作,但至今仍是一口山西话,“我往上三个都是姐姐,底下的弟弟又特别小,所以家里都当我是男孩儿一样,我小时候力气大,下田拔草我都行。”
在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之前,梁奶奶一家过着温饱自足的生活,而自从距离村子十里路远的马堡被日本部队打进之后,梁女士一家就走上了逃亡之路,“那真不是人过的日子。”为了逃命,村里人甚至躲进了平常从不敢进的村西头的石头山,那里的山洞,一向是野狼的聚集地。回忆往事,梁奶奶甚至带点调侃的味道说:“躲进了狼洞,发现狼也不见了,狼也逃走了!”
梁奶奶的父亲除了种田,还是个矿工。他用一个锄头,一锄一锄在山里凿出一个颇为复杂的窑洞,进门一个房间,往里走右拐又一间,在这间下面,又有一个暗洞,上面还铺了稻草作掩饰。这个窑洞护住了梁奶奶的妈妈、姐姐、弟弟和她自己,但为了守护这个家而出来望风的父亲,却在一次日本兵大扫荡中被追杀,跌下悬崖受伤而死。
奋起:
15岁时,和两个小姐妹一同参军
“当时我冲到村公所,问‘部队要不要女的’,人家说‘要!’,我就参军了。”梁奶奶回忆起年少气盛的时候,笑着说。梁奶奶总是说自己特别像男孩子,“没参军之前,我也参加过民兵训练,木头做的假手榴弹,我每天早上扔,能扔十几米到二十几米。”说到参军,梁奶奶表示,也不是没有害怕过,听说上了前线那是九死一生,但是想到因为日本的侵略而失去生命的父亲、外婆、邻居,年少的梁凤英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我妈妈其实很不舍得,一个闺女养那么大,说走就走,但她没跟我哭,也没拦我。”
15岁的梁凤英,还游说了两个与她同岁的小学同学,“三个女娃娃一起参军,在我们当地可轰动了。两个小姐妹,一个叫孙金花,一个叫田秀珍,我们一起进了八路军部队,又进了白求恩医院一所。我后来跟随部队去了其他地方,还到过东北,后来就跟两个小姐妹分散了。有一年回老家时打听过,知道田秀珍结婚了,去了四川,孙金花就一点消息也没有了。”梁凤英说,再见到母亲的时候,已经是她参军七八年之后的事情了,“不过我不在家里的时候,由于我参军了,家人就是抗战家属,一直都受到多方照顾。”
据介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建于1937年11月7日,原名“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1938年加美援华医疗队队长诺尔曼·白求恩来到医院,帮助创建了八路军“模范医院”和“特种外科医院”。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不幸以身殉职,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40年1月医院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印度援华医疗队柯棣华大夫担任医院首任院长。
珍惜:
和当年抗战相比,现在生活太好了
采访梁奶奶的途中,她的大儿子来了家中一趟,给她从医院带了报告回来。梁奶奶告诉记者,1952年,她因生病来到当时的无锡康复大队,在那里认识了她的丈夫,两人1956年结婚,并复员来到了南京,一直在南京卫生系统工作。她有两个儿子,儿子们又有了孙子、孙女。“他们从小就听我讲了不少抗日的故事。其实在我参军之前,我们村里就经常住进八路军的伤员,平型关大战之后,有伤员住进村里,我就跟我妈妈去照顾伤员,喂伤兵吃饭。”梁奶奶跟记者讲道。
梁奶奶不但讲往事,还会讲道理,“儿子、孙子有时跟我喊工作累,我跟他们讲,你们喊什么呢,一个星期工作五天,还有两天都休息。我们那会儿都没有打盹的时候,有时候夜里行军,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咕咚一下倒地上,摔疼了才醒了,继续爬起来跟着队伍走。再想想被日本人赶着,躲到山洞里没吃的没喝的那些日子,更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梁奶奶也欣慰地告诉记者,在她和老伴的教育下,她的孩子们都很厚道、正直。
记者仲敏
原标题:86岁南京老奶奶讲述抗战时自己的参军故事 父亲因日军而死,15岁时她主动参军
来源: 东方网 编辑: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