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征询公众意见
一江三脉,南田北港,人与自然如何共融共生?跨越四区,比邻扬镇,怎样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作为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南京紫东地区怎样由“洼地”变成“宝地”?7月1日,《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揭开面纱。
南京紫东地区,指紫金山以东758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跨南京的玄武、秦淮、栖霞与江宁4个行政区,与镇江句容接壤,与扬州仪征隔江而望,目前总人口约83万。该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生态禀赋、科教创新资源、产业发展基础,但也存在功能板块资源集聚度和利用率不高,产业发展的创新要素和文旅资源转化不充分、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板块内部联系不畅,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且分布不均等问题。
加快紫东地区崛起,是南京的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放在区域大格局中看,紫东地区的定位与作用不一般:在南京市层面,紫东是加快东部崛起、增强城市能级、完善多中心组团格局的有力支撑,是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战略增长极;在宁镇扬层面,紫东是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宁镇312科技创新带重要支点;在长三角层面,紫东是南京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带、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沪宁科创带的节点地区。
去年,南京召开紫东地区发展动员大会,发布《南京紫东地区近期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院院长段进领衔编制的《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是在《南京紫东地区近期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进一步明晰该地区发展的目标愿景、空间布局及策略举措。此前已征询过公众意见的紫东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目前正在深化。
段进院士团队历时9个月打磨出概念性设计,提出4个“新”的目标愿景:
生态文明形成“新生境”。紫东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龙蟠虎踞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江三脉,丘陵岗地连绵起伏,南田北港,湖塘水库散布其间。要采用“保护性建设、原生态利用”的建设模式,对既有规划用地优化提升,防止新铺摊子,实现人与自然共融共生。
创新发展形成“新动能”。打造具有辐射带动力、核心竞争力的“紫东科创大走廊”,并以其为核心整合完善“科学研究-科研转化-技术应用-服务环境”的创新生态圈,积极导入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使紫东地区成为充满现代感、科技感的“未来之城”,南京数字城市建设的示范和样板。
以人为本形成“新生活”。在人居服务方面,对内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本地居民提供高标准生活服务,并顺应创新人群需求,增加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周边人群。在交通方面,加强沪宁城际铁路区域服务功能,推进公铁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轨道交通支撑“紫东科创大走廊”,实现紫东核心区与扬州和镇江直达快连。
文化自信形成“新风貌”。紫东历史资源丰富,未来将延续“栖居云霞见繁华”的特点,打造山峦岗地间的立体公园城市、南京人居环境建设最优地。以蜿蜒交错的景观大道系统、特征鲜明的山峰标识、立体建筑风貌控制区、开门见绿的立体开敞空间系统,让紫东地区具有不同于新街口、河西地区的独特“味道”。
“既能体验都市繁华,又能尽享山水烟霞。”段进院士团队成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润青介绍,紫东地区从地图上看覆盖大片绿色,该地区蓝绿空间占比约70%,与雄安新区相似。团队编制《设计》,不仅在规划理念上、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对标,面向创新人群的服务下沉到社区等设计,也借鉴雄安新区的规划编制经验、采用其最新技术指标。
7月1日起,《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展出,也在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南京规划资源”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公众意见征询。(徐冠英)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