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究竟需要多少条过江通道?交通专家这样说

28.12.2016  15:04

  省环保厅26日环评公示,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将于2018年开建,2022年通车。此前南京市交通局就已透露,包括和燕路通道在内,建宁西路、仙新路、浦仪四条过江通道也已开展前期研究。呼应江北新区开发,南京过江通道建设开始“快马加鞭”。

  目前南京已建成9条过江通道,远期预留12条,一共21条。这么多过江通道,规划依据是什么,要不要都建起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

   江北“相对独立发展”,通道并非越多越好

  长江南京段划出一道弧线分开江南江北,从上游的大胜关,到下游的栖霞山,南京已建成过江通道9条,包括大桥四座(大桥、二桥、三桥、四桥),隧道两条(纬三路和纬七路),地铁两条(3号线、10号线)和大胜关铁路桥。南京市规划部门认为,长江自古以来是南京发展的“天堑”,这9条过江通道对于沟通南北交通、城市拥江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江北开发作了很好的“铺垫”。

  “跨江通道的规划,一是考虑到现实的交通流量,二是对城市快速路网的支撑。”南京市城交院董事长杨涛介绍说,南京主城外的三桥、四桥、浦仪等通道,既打通了城市外围环路,又串联经行南京的国省道、高速公路,强化枢纽城市的地位;而城内的大桥、二桥、纬三路和纬七路隧道,基本是南京“”字型内环的“放射线”,疏解城内交通,沟通江南江北。

  南京21条过江通道中,有13条桥梁隧道连接江北新区,平均每隔三四公里一条,是不是太密了?对此杨涛解释说,这么多通道目前只是预留,是不是都建、什么时候建,还要深入研究。他个人认为,跨江发展需要通道支撑,但不是越多越好,这样会把江北的交通量都吸引到老城来;另外,江北实现“相对独立发展”,路网也要相对独立,不能“条条大路通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