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区干部防汛数天不回家 娃送寄宿夏令营

08.07.2016  17:37

  图为南京赛虹桥街道菊花里社区志愿者帮助受淹小区的居民

  图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在受淹小区为居民铺路 顾姝姝摄

  人民网南京7月7日电 (顾姝姝)尤家凹19号小区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小行地铁站旁,正如其名,这个小区是附近一带地势最低的地方。连日来的暴雨让这个老小区严重淹水。雨下了几天,赛虹桥街道菊花里社区书记汪立文就在这守了几天。“社区干部要将心比心,把这些小区当成自己的家,把防汛救灾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全身心地扑上去,和大家一起渡过难关。”他说。

   小区居民:书记带头干 我们更要保护家园

  7月5日下午,南京大部分地区雨停了,可尤家凹19号小区内淹水最深的地方仍有一米多高。汪立文正和社区志愿者、小区居民一起泡在水里用黄土袋铺路,他右腿上的一道血印格外醒目。“昨天,汪书记在小区干活时为了给居民让路,自己不小心掉到阴沟里,腿摔伤了。

  由于地势低洼,加上外围河道水位居高不下,河水和下水管道内的水都倒灌进尤家凹19号小区。 “你看,水还在不断地通过窨井盖上的孔往外冒。”汪立文指着一处水波纹无奈地说,“说实话,我们没有办法阻止水倒灌进来。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水泵向外抽水。“街道把最大的水泵调配到这来,水泵已经连续工作好几天了。可是,这个大的汽油泵需要人一直拉着,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小区居民轮班泡在水里拉水泵,每隔一个小时往泵里加汽油。”汪立文介绍。小区居民王维立感慨地说,“社区组织抢险队伍24小时守着水泵,泵不停地往外抽水,看到水不涨我们也安心了。

  协调救援抢险队伍,组织志愿者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困难......除了组织协调工作,自7月1日以来,汪立文大部分时间都在水里带头干。“汪书记和我说,他眼睛闭上还觉得前面全是水,人走路都打漂了。我现在能理解了,我在小区帮了一天忙都感觉站不稳了。”62岁的社区志愿者杨君说,“看到他带头干,大家也都积极参与进来了,这是我们的家园。

   为了防汛 他把幼子送到寄宿夏令营

  “说实话,就算回去也惦记这里,我干脆把衣服都带过来了。”汪立文说,这几天守在尤家凹19号小区,偶尔眯一会儿,但也睡不踏实,眼睛一睁,就往小区赶。

  小区一位居民透露,汪立文的爱人是另外一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最近也在忙防汛工作。为此,附近居民常说,幸亏汪书记找了个和他同行的妻子,要不一般人无法理解他。

  夫妻两人都要防汛,家也回不了,没法照顾孩子怎么办?为此,汪立文把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送到一个寄宿夏令营,这一去就是半个月。

  “没办法阻止水往回漫,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消除居民的顾虑,我必须在一线,让大家先不要担心,一起闯过眼前的难关,帮扶工作后面再做。”汪立文说。“这个楼原来是一家工厂的宿舍楼,没有物业,但我们不能不管,小区住户都是社区的居民,我们肯定要全力以赴帮大家。

  “我们社区一共6个工作人员,就算24小时不睡觉也做不了所有的事情。”在防汛中,让汪立文感动的是,小区淹了,可居民没有抱怨,一起参与防汛;志愿者成了居民衣食住行的好帮手;街道工作人员更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小区。

  在尤家凹19号小区内,有不少身着绿马甲和红马甲的志愿者。62岁的志愿者杨君膝盖有骨刺,腿不能受凉。可这几天,她天天淌着水,来来回回地帮小区内的老年人买早点和菜。“看到他们无助的眼神,我想任何人都会去帮忙。”杨君在手机上翻出一张照片,几位80多岁的老人站在楼道口,看着横亘在眼前有半米多深的积水,寸步难行。

  记者在该小区采访时,正遇到赛虹桥街道城建科副科长陆鹏带领大家搬运装有黄土的编织袋。在这次防汛工作中,他的任务之一是:两天之内准备1万个黄土袋。这个强度意味着,陆鹏几乎一分钟都休息不了。别看这小小的土袋,灌装一个平均需要5分钟,一人撑袋子,一人挖黄土。

  7月4日晚上10点,陆鹏带着赛虹桥街道城建科的工作人员,冒着滂沱大雨,连夜在附近工地组织工人取土、装包、运输,到5日下午已经准备了8000个土袋。“汛情就是命令,准备防汛物资是我的工作,我肯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这没有什么好说的。”陆鹏大口大口地喘着气,额头上的汗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我马上还要去工地,继续组织大家灌沙袋,今晚要全部灌好。”话音未落,他又匆匆忙忙赶往工地了。

  “现在已经不分什么部门了,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挺过眼前的困难。”汪立文说。正在搬运土袋的小区居民王维立由衷地说,虽然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的工作,但我们参与防汛不是在帮他们,而是自救,大家一起来,众人拾材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