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着手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计划 将推示范项目

19.10.2015  09:23

  水泥硬质地面遍布,使城市地表渗透能力严重不足,暴雨一来,很多城市出现“看海”景象。记者了解到,我市近期已经启动编制首个海绵城市建设5年行动计划。未来5年中,新城新区、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等项目建设将广泛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海绵城市”将带来防涝、治污、“降温”等多重生态效益

  位于河西南部海峡城附近的天保街是南京首个海绵城市试验路段。路面有一个个小孔,这些小孔就像路面的“毛孔”,可以将水分吸进去存起来,就算下大暴雨,这里也不会积水。

  普通的马路上有90%的雨水会形成地表径流,只有10%的雨水渗透掉,但“海绵城市”里的道路刚好相反。市供水节水管理处处长金勇军介绍,以往城市建设排水功能主要是通过增大泵站规模、管网口径来实现,海绵城市则要求由传统的“快速排除”“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转变,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

  根据测算,南京主城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达1.47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受制于传统排水模式制约,雨水不但利用率不高,而且降雨集中时往往形成内涝、带来面源污染。规划专家表示,“70%降雨就地消纳,实施雨水收集利用,不但可以使城市免除淹水之苦,还能产生减轻初期雨水污染、防止河道黑臭、降低热岛效应、节约水资源等多重生态效益”。

  南京将推出一批海绵城市建设先导示范项目

  据了解,对海绵城市建设,国家住建部已经出台政策意见和技术规范,江苏省也已经下发指导意见。按照5年行动计划,我市将在明年启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制定一批项目清单,并出台配套的技术和管理文件。

  “海绵城市不仅是排水工程,所有和水相关的城建项目都可以应用”,市供水节水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包括海绵型公园绿地、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等,大专院校、公共体育场馆、公交场站这些有着较大面积的公共设施,都可以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屋顶绿化以及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设施。

  按照国家要求,南京将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将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路径全面落实相关建设要求。老城区将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出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目前,管理部门正在梳理2016年城建项目计划,力争对具备条件的涉水项目导入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和内容,统筹推出一批先导性、示范性城市海绵项目。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和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选取不小于15平方公里区域申报国家试点

  今年4月,全国16个城市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江苏省内仅有镇江市。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南京海绵城市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争取尽快列入国家试点。按照申报要求,南京将选择一块不小于15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

  市供水节水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新城新区整体建设海绵城市比较有优势,比如,国家级江北新区核心区、南部新城大校场机场地区等,由于是整体新建,相关设施规划建设可以一步到位。老城区域也曾做过紫金山——玄武湖片区整体申报方案。目前南京具体申报区域还在比选之中。

  根据住建部相关政策,南京如申报成功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将获得每年5亿元、为期3年共15亿元的试点扶持资金。根据计划,我市将建立一整套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体系、把关制度等,推动海绵城市项目的具体落实。(刘晓)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