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田间龙袍图”刷屏朋友圈 揭秘种植过程
在南京六合区,有一个名叫龙袍的街道,据传清乾隆皇帝乘舟下江南时,被长江两岸风景所陶醉,遂解下龙袍饮酒赋诗,不料一阵旋风吹来,龙袍卷入江中,后长出一洲,遂名“龙袍洲”。虽因乾隆帝的龙袍而得名,不过谁也没有见过实物,但今年,真的有一件“龙袍”飘落在龙袍街道长江渔村的油菜花田之间,龙袍街道名副其实有了“龙袍”。
“龙袍”是如何做出来的?
小麦油菜成“画笔”,当地农民忙了百余天
昨天的朋友圈,被一件霸气十足的“龙袍”刷了屏,这件“龙袍”不是云锦,也非绸缎,而是根植于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渔村的乡野田地之间。以油菜花做袍身,绿色苗木做章纹,这件长194米,高152米,占地108亩的明黄色巨型“龙袍”在绿色田野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如此充满艺术感的田间艺术,也让朋友圈沸腾一片,不少网友都猜测“龙袍画”来自艺术家的大手笔,但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后了解到,这幅作于田间的“龙袍画”还真的不是出自艺术家之手,它是当地农民忙活了几个月的成果。
如何在田野之间描绘出这件栩栩如生的“龙袍”?这大概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就像在纸上作画要“打底”一样,以田地为纸,小麦、油菜花、苗木为画笔的“龙袍画”也经历了一个构图的过程。据悉,当地先找来专业人员花了半个月征集遴选出了一件朝服龙袍,但是把电脑施工图放样到田里,颇费了一番周折。龙袍街道分管旅游的负责人陈思介绍说,这块“龙袍田”最终通过地理测绘标点,连点成线绘图,然后再通过人工播种打造而成。
在“龙袍田”的创作中,坐标点的作用不可或缺,这些坐标点可以精确地定位“织出”龙袍的每个细节,小到龙爪、章纹都活灵活现。测绘标点,连点成线,虽然现在听起来并不太复杂,但在实施中耗时耗力。据悉,当地地理测绘出15000个坐标点,再挨个纵横插上木桩就花了1个月。然后再人工播种小麦和油菜,又是两个多月,前后算起来绣成这件“龙袍”一共耗费了百余天之久,辛苦一季,龙袍街道名副其实有了“龙袍”。
田间的“龙袍”如何欣赏?
当地正抓紧搭建空中观景台,预计4月中旬竣工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件巨大的“龙袍”附近,还有一个占地百余亩、同样“大手笔”的二龙戏珠图,站在一定高度俯视而去,活灵活现的两条巨龙仿佛点睛便可腾空而去。陈思介绍说,为了确保游客能够以最佳角度观赏到田地间的“龙袍”与二龙戏珠图,当地正在抓紧搭建空中观景台,预计4月中旬可以竣工。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份油菜收割后,当地还计划在这片区域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让游客春看金龙袍,冬看紫衫龙袍。除了“龙袍田”,长江渔村还有一块种植有玫瑰、二月兰、马鞭草等各种花草的500亩花田等您来欣赏。
“龙袍”的点子是谁想出来的?
当地街道牵头,启动“花田计划”
说起六合的龙袍街道,不少人脑中第一个闪现的大概就是龙袍的蟹黄汤包了。龙袍街道长江渔村杨坤书记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渔村是引领六合乡村旅游的“六朵茉莉”之一,虽然龙袍汤包名气不小,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品尝完汤包、农家菜后就走了,如何能让游客放慢脚步呢?在街道的牵头下,他们启动了“花田计划”。辛苦一季打造出来的“龙袍田”,不仅凸显了龙袍的地域特色,对游客来说更是新鲜而充满了吸引力,“虽然还没有到观赏的最佳时间,但这两天已经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了。”
在“花田计划”的背后,是当地拉动旅游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一条探索之路。杨坤介绍说,长江渔村辖区内没有企业,经济比较薄弱,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花田计划”启动之时,他们还成立了南京第一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希望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带领农民共同打造地域特色旅游。比如“龙袍田”的农户们,就全都是合作社的“股东”,加入合作社后,农户们不仅可以获得小麦、油菜原本的收成,未来还能从旅游收入中获得“分红”。而合作社不仅将开发旅游项目,还将帮助农户销售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并引导农户用闲置的房屋开办农家乐等。(范晓林 薛玲)
自驾路线
A路线:南京市区——南京四桥(栖霞入口)——龙袍收费站——向正南方向出发,沿匝道行驶390米,直行进入江北沿江——沿江北沿江行驶2.7公里,左转进入八龙线——沿八龙线行驶3.1公里看到指示牌左转到达长江渔村。
B路线:南京市区——南京二桥(雍六高速)——六合出口(龙袍方向)——龙袍
公交路线
A路线:南京市区——仙林地铁2号线(仙林中心站)——k1线(龙袍)——龙袍车站(终点站)——转473路(原龙长线)到达长江渔村
B路线:六合城区——蒋湾站——621路公交车(六合—龙袍方向)——龙袍车站(终点站)——转473路(原龙长线)到达长江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