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鼓舞南京球迷 代表委员积极推动健身举措

20.01.2015  17:05

    今年南京两会恰逢亚洲杯,国足多年来罕见的强势表现也鼓舞了南京的球迷。25岁的秦镇是他们其中一员,球赛精彩自然也想上场来两脚。只是大学毕业后,在城区里找个足球场就不那么容易了。去年年底,鼓楼区试点13所中小学限时开放运动场地设施,缓解秦镇的燃眉之急。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继续热议“健身”,希望校园开放扩大范围,还要推动体育设施进入公园。

  现状 无处踢球

  踢一场球赛,要先坐一小时地铁

  “健康”的范围很宽泛,相对于“医疗”,“健身”的关注点更加前置——把身体练好,疾病自然少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年轻时把身体锻炼好,年长时疾病也会相对减少。

  “但我们小区周围的广场上,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锻炼腿脚腰脖的器材,一座篮球架、一小块足球场几乎看不到,我们20多岁,都喜欢对抗性运动。”秦镇告诉记者,上大学时几乎每周要踢两场球,毕业后的两年,工作并不忙,可一共才踢了两三次。“一是同学都分开了难约,二是好不容易人凑齐,场地没法落实,就得再次顺延。

  秦镇家在老下关,要踢球要么是花钱,去五台山的经营性运动场,要么就是坐上个把小时地铁,赶到大学城,和高校里的学生挤一块场地。双休日每次路过中小学门口,都是大门紧闭,进去踢球是不可能的。

  试点 校门敞开

  政府不懒政了,居民健身收获便利

  从2014年12月31日开始,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南京市第8中学等鼓楼区第一批13家学校将操场和健身器材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工作日19至21时,休息日、节假日7至10时和14至17时。部分学校还对体育设施、公共卫生场所进行了改造,学校将指定专人对活动设施、活动器材的安全性进行及时检查,指导居民正确使用体育设施。参加锻炼的市民携带二代身份证刷卡进入学校。自此开始,秦镇和他的球友们有了根据地。

  “从2009年开始我就提交开放校园设施的提案,几年的呼吁,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终于有了结果。”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陈爱玲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学校场地的利用率,满足年轻群体的健身需求。

  陈爱玲告诉记者,推动学校开放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推进”。她认为,这项工程此前进展缓慢,是因为有部门担心发生校园伤害,而搁置不议。“这就是典型的因噎废食,政府懒政的表现。主管部门应推动这项对全民有益的事。

  利好 再进一步

  运动设施未来还可能进入南京大小公园

  作为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的负责人,陈爱玲表示,近期将前往鼓楼区试点开放的校园,进行调研,找出管理疏漏的地方进行完善,以此推动南京其他区的校园健身设施开放。“主要是鼓楼、玄武、秦淮、建邺,居民需求很大。

  她还注意到,南京大小公园内也有不少闲置场地,很多是有条件规划建设运动场地的。比如玄武湖公园,闲置的面积可以摆一座篮球架,打造一块30平方米的半场篮球;可以建一些笼式足球场。“总的原则是,在免费开放的公园选址,所有的建设设施都是免费的,市民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陈爱玲认为,人们游览南京很多著名公园,总习惯于以走读历史的方式,如果能在公园中在不影响其他游客的情况下,打一场篮球,那么人文面貌就是在静中注入“”的元素,显得富有生命力!“近期我准备推进这项工作。

  议政畅想 全民健身应该获得法治的保障

  作为市政协委员,陈爱玲还认为,南京应该出台地方性法规,把全民健身纳入法治的范畴。“法治并不是意味着限制,而是用法律对这项权益加以保障。

  她举例,近年来马拉松这项运动越来越火,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又因势利导,下放组办赛事的审批权——民间可以自己办赛,不用体育部门点头。但很多民间组织尝试举办马拉松比赛时,会被堵在公安部门这一关。

  陈爱玲告诉记者,如果全民健身纳入法治范畴,比如,立法部门通过立法形式,制定了马拉松赛事的主办要求,一旦主办方遵守法律的要求,政府部门就没有理由不批,应该予以支持。“因为现实情况是,你不批也没用,如果他真要跑,说不定就躲到一块偏僻的地方,反而徒增安全隐患。”(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