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在绿色转型中崛起

23.03.2015  11:19

  中国江苏网3月22日讯(记者 杨丽)去年,溧水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2%,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去年,南京比亚迪和金龙两家企业累计生产销售新能源客车3090辆,高居全国第一;去年动工开建二十八公里清水通道,引清水入城;今年规划新建50个站点,投放1275辆公共自行车……3月20日,在溧水区的集中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溧水的“绿”:绿色产业、绿色生态、绿色出行等。近年来,溧水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全力呵护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的同时,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产业:太阳能电动车晒一天能跑30公里

  蓝色车身,车身上“西湖新能源纯电动巴士”几个大字十分醒目。3月20日上午,记者一走进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就是整齐排放在道路两侧的新能源公交车,不久后,这批纯电动巴士将发往杭州。据了解,这笔1500辆的订单,目前已经交付了583辆,其余还在加紧生产中。也就是说,这个春天如果南京市民到杭州走走,就能在美丽的西湖边坐上南京本土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

  位于溧水开发区的另外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车间内,同样热火朝天。“我们想在现有的电动车上加装太阳能发电装置,那将是电动车的又一次革命。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监汪先锋介绍,目前企业正在致力于新车型的研发和生产。这款电动+太阳能装置的新车型设想为,太阳能装置发电量能达到整车驱动时,车子就靠太阳能发的电行走,发电量不够的话,其他电池给它补给供电。“我们经过实验发现,在江苏,平均晒一天,太阳能装置能发25-35度电,大巴大约可以跑30公里。”汪先锋表示,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车型还在研发过程中,预计今年6月份能出样车。

  两家国内新能源车生产巨头落户溧水,使得溧水成为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4年,南京比亚迪和金龙两家企业累计生产销售新能源客车3090辆,占全国23.9%,高居全国第一。

  除了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溧水区实施彻底的劣质产业淘汰计划,近三年关停“三高两低”企业95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67家,既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又为优质项目腾出空间。

  绿色出行:今年将投放1275辆公共自行车

  在溧水体育馆门前的公共自行车站点,记者刷了在河西办理的借车卡,成功借出了一辆自行车。去年年底,溧水和河西、江宁、高淳率先实现了公共自行车“通借通还”。

  溧水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去年8月正式运营,19个停放点、400辆自行车解决了部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1小时内归还车辆不收取车辆使用费,1小时以后每小时收取1元使用费。“去年,市民先后办理租借卡1400张,从去年8月份公共自行车开通至今,收入仅有400多元。”溧水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方勇介绍说。目前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规划新建50个站点,投放1275辆公共自行车。此次投放站点主要集中在城区、城南新区和开发区的部分地区,建成后,主城区内的公共自行车覆盖密集程度将达到每200米一个。

  新能源公交车可谓是溧水人“家门口的福利”。截止去年底,该区已投运的新能源公交车已达160台。一期在省溧中西站有11个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桩,二期预计今年10月份在开发区还将新增11个充电桩。预计用3年时间,逐步将全区老旧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辆。

  绿色生态:打通二十八公里清水通道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然而,溧水是个丘林山区,地势高低不平,处在高地势的主城区,一直以来存在水少、水脏、水死的问题。如何才能使主城的水“活”起来?去年,溧水启动了清水通道工程。通过疏浚拓宽清水通道,扩容泵站水库,从低处向高处引水,引石臼湖清水入城。

  区水务局顾科长向记者介绍了引水入城的线路——从石臼湖开始,经新桥河入湫湖提水站,汇集从中山水库来的秦淮河源头水源后,流经西山下泵站,走完28公里清水通道,然后一路往北,依次入王家甸、宋家、辛庄、金龙山4个水库,再源源不断流入主城4条主河道金毕河、陈沛河、南门河、中山河。清水入城后并不“留步”,仍一路往北,过天生桥河后再往南回流石臼湖,或继续往北过一干河流往长江。“通过打通28公里清水通道,实现补清源,让河循环、流动起来。预计整个工程2016年底完工。“

  有了灵性的水又岂能没有山?作为溧水的生态“绿肺”,无想山因其雄浑的气势和秀美,早已闻名。去年,建成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今年4月11日,一场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将在这里开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溧水还大力推动271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在打造特色亮点村的同时,推进环境连片整治,无想山—傅家边,环山河片区初具形象,周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洪蓝镇傅家边村获2014中国最美村镇称号……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已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