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湖山村举行村祭悼念77年前被日军杀害同胞

10.12.2014  10:37

  中新江苏网南京11月9日电(陈治明 朱元华)“77年前的今天,湖山村遭难了!”12月6日上午,京沪高铁旁的一座纪念碑前,南京汤山街道湖山社区村民手持素花,神情肃穆,举行了“缅怀抗战英雄、追悼大屠杀遇难同胞”村祭活动,87岁的幸存者苏国宝老人在亲人的搀扶下,缓缓迈上台阶,深深地三鞠躬。

  “当时,日本人抓了一个村民带路,偷偷进村,开始洗劫。我的弟弟就是被日本人扔进河里淹死的。而我的姑父,也是被日军抓起来绑在树上砍头的。”说起那段惨痛的经历,苏国宝老人拄着拐杖的手颤抖起来。经统计,那年湖山村共死了64人,200多家被烧,15家绝户。为了让更多子孙后代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2005年,村民们筹建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听大人们说,我们家族就有好几个爷爷被日本人杀害,我要牢记这段历史。”纪念碑前,汤山中学学生徐庆月和同学们共同敬献了花圈。

  在悼念的村民中,一位“外人”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戴袁支,是中国青年报的退休记者,也是一名南京大屠杀史民间研究员。2000年5月起,他从事南京大屠杀史调查、挖掘、采写工作,并赴日本、丹麦搜寻史料。2003年,他开始着手研究湖山地区的大屠杀史。在十几年的走访调查中,戴老与湖山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面对镌刻着64位死难者姓名的纪念碑,他沉痛地说:“今天的村祭,不仅仅是纪念遇难的乡亲们,也是纪念抗战牺牲的英雄们。”据戴袁支调查,当时在湖山地区驻扎了六十六军第二军团等中国军队,他们于1937年12月6日~9日,在保卫战中顽强抵抗,英勇作战。戴袁支说,他希望通过村祭的形式,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编辑:钟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