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营停车场利用率低 政策扶持需公平先行

18.05.2015  09:20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公共停车场,被认为是缓解当前车位缺、停车难的一剂良方,然而南京这类停车场(楼)全部处于“吃不饱、饿得慌”的尴尬境地,其中首家兴建的社会资本停车楼使用率不足三成。

  虽处闹市,利用率却不高

  位于中山路金陵中学东侧的绿地广场地下停车场,2012年建成开放,是南京第一家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的停车场。记者昨天看到,偌大的停车场,上下两层200多个车位,仅停放了二三十辆车。

  “停车场建成以来,就一直经营惨淡。”停车场投资兼运营方、江苏中泰停车产业顾军无奈地表示,停车场地处新街口闹市区,收费才6元/小时,远低于周边道路泊位收费,但除去包月的40个车位,剩下185个车位,每天最多才停30来辆车,少的时候仅有十几辆。不足三成的停车率,让投资方入不敷出。顾军介绍,停车场每年收入仅50万元左右,可4个员工年工资支出将近20万元,在不更换零件的情况下,年维修成本也要30多万元,仅运营就亏10多万元,这还不考虑4000多万的土建成本。

  湖南路天狮百盛立体停车楼设有224个车位,是山西路地区最大的民营停车场。记者日前探查发现,虽是周末下午高峰时段,停车场只停了76辆车。投资方南京广厦汽车服务经理王怀强介绍,附近的路内、路外停车场对停车楼形成“夹攻”之势,他们每天只有不到100个车位正常运转。记者看到,和天狮百盛隔湖北路相望、一块原南京第三毛纺织厂的拆迁空地,有300多个车位可供使用,停车费却和天狮百盛一样:均为8元每小时。

  新政虽严,落实却打了折

  谈及亏损原因,顾军和王怀强都把矛头指向马路停车。与立体停车场高空置率相比,周边道路全部“车满为患”,绿地广场边的高家酒馆路,天狮百盛下的湖北路,全部停得满满当当。按照去年6月南京出台的停车新政,路内停车收费要远远高于路外,以遏制马路停车,可实施效果为何不尽如人意呢?

  “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考虑泊位施划、具体执行,也会打了折扣。”王怀军分析说,核心区干道每小时收费16元,停车15分钟免费,接下来的时间才收费,到湖南路吃饭购物,大多也就一个多小时,这样车停路边花费16元左右,停车取车都很方便;停到停车楼,也要12元,便宜了4元,但算上车子升降、横移、取车、旋转的时间,停车取车要等个10多分钟,未必划得来。

  “最严苛”的停车新政,也未能缓解民营停车场困境,在东大交通学院过秀成教授看来,不是政策错了,而是执行出了问题。首先是民营停车场选址不尽合理,像绿地广场停车场虽然地处中山路,但周边是市规划局、国土局、金陵中学等公建单位,自己有停车场,公共停车需求不大。其次是路内车位的冲击,住建部门曾规定,立体停车场一定半径内禁设马路停车,却未严格执行,好多路内停车就设在“鼻子底下”。南京车位缺口很大,划设车位时未能考虑投资方利益,像市第三毛纺厂的拆迁空地停车场,几乎无需投资,却对天狮百盛形成直接冲击。

  政策扶持,还需公平先行

  城市车位缺口很大、挖潜不易,可民资停车场却嗷嗷待哺,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市住建委城建处调研员张步宏介绍,南京主城区所有道路、公共停车场和住宅小区停车泊位加起来才60多万个,缺口高达30万个。

  “这么大的缺口,靠扩大路内施划是不可行的。”张步宏说,去年主城区新增路边泊位2万个,总数超3.2万个,一条条支路街巷缩成了“单行道”,行人、非机动车多有不便;靠政府建设也不“靠谱”,一个车位建安成本为15万元,补齐30万个要450亿元,还没有算上土地、拆迁等成本。

  办法只能是鼓励社会投资,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张步宏分析,公共停车场地处闹市,“翻台率”很高,利用率数倍于私家和单位车位。为此南京将出台一揽子“含金量高”的政策扶持民资停车场:用地可以无底价招拍挂,建设中允许配建不超过30%的商业面积,减免市权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每个泊位给予1万元至2万元的财政补助,测算下来,可减省投资方30%到40%的建安费。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所顾大松认为,比政策优惠更重要的,是给投资者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清晰的运营导向——投资停车场有利可图、可持续经营。城市要像对待学校、绿地、变电站等公共设施一样,从源头上对公共停车场预先规划,充分考虑项目选址的停车需求、市场潜力。在城市管理中,不但严格执行“路内高于路外,地下高于地面”的差别化收费政策,还要规范道路停车管理秩序,撤销一些路边泊位,尤其是民营停车场附近的道路泊位。(顾巍钟 鹿 琳)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