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山现地质层“辈分”颠倒现象
中新江苏网南京11月13日电 (田雯)13日,记者从南京栖霞山风景区获悉,有地质专家在栖霞山接近凤翔峰山顶区域、朝长江方向的岩壁上,发现了典型的地层“倒转”现象,地质层的“辈分”发生了颠倒:约3.5亿年前的五通砂岩出现在了约2.8亿年前的栖霞灰岩的上方。目前专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当天,记者联系到发现这一现象的南京铅锌银矿高级工程师项长兴。项长兴长期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曾任江苏省地质学会和金属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曾研究发现南京明孝陵神道24只石兽上五大门类古生物化石。
在项长兴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栖霞山接近凤翔峰山顶区域,只见整个岩壁长约50米左右,乍一看就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凑近仔细端详,则可以看到岩壁上下岩石的颜色还是不太一样,下面的呈灰黑色,上面的岩石部分呈灰白色,还有一些其它的颜色参杂其中。而石头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呈片状,有的是颗粒状,有的则呈不规则分布,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
“我们看到的下层的灰黑颜色的是栖霞灰岩,上层的颜色比较浅的则是五通砂岩,两者之间颜色有明显的区分,在形成时间上相差七千万年。”项长兴说,“在五通砂岩和栖霞灰岩的断裂部位,还有薄层的呈黑色的锰矿体。”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用铁锤敲下一小块位于上方的灰白色岩石,通过鲜切面仔细查看其特征,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五通砂岩。又用吸管吸取了稀盐酸沾到位于下方的灰黑色的石头上,石头上立马冒起了泡泡,他说这冒泡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证明这就是栖霞灰岩。
据项长兴介绍,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从岩性上讲,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而栖霞山的出露地层都是沉积岩,最老为志留系坟头群,最新者为第四系冲积层。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
项长兴表示,在一般情况下,地质构造通常是年代老的在下,年代新的在上,也就是说,五通砂岩形成于约3.5亿年前,栖霞灰岩形成于约2.8亿年前,灰岩在砂岩的上面才对,而现在是古老的五通砂岩覆盖在较新的栖霞灰岩上面。到底是什么原因而出现这一“反常”现象呢?
项长兴说:“宁镇山脉地区,由于地壳结构不同而别具一格,它既表现了造山运动,又有大幅度基底褶皱的性质,表现了从石灰系至三叠系地层的广泛分布,具有分布如串珠式盆地的特征,由于地壳的运动,宁镇地区在两板块近南北方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使古生代地层发生了轴向北东的强烈皱褶,以致使地层发生断裂、错位、倒转,从而看到了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
据悉,像这种地层发生倒转的岩层并不多见,在栖霞山的该区域一共就两处比较明显,也非常典型。
景区人员介绍,栖霞山的地学内涵非常丰富,有很多的地质地貌已作为景点对外开放,比如说,景区内的天开岩、叠浪岩、青峰剑以及前几年才发现的钟乳石景观等,很受游客欢迎。而这次出现的地层倒转的岩层这一奇特地质现象,又为景区地学内涵增加了浓重的一笔,“将来有可能对此处地质现象进行标注,将其作为景点来开发利用,成为地质科普教育的场所”,景区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栖霞山地质资源丰富,地质遗迹众多,是我国最早开展地质工作的主要地区之一,是我国东半部地质情况中南方类型的“模特儿”,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是著名的“栖霞灰岩”、“象山砂岩”、“南象运动”的创名地,历来是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进行考察研究的重要场所。(完)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