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20.01.2016  10:47

  新华网南京1月19日电(戚轩瑜 邱成)在2016年南京市两会上,多位委员建议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改善南京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弘扬旗袍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对南京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等提案,引起社会热议。

   民进南京市委:加强对南京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

  目前,南京市共有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8个,其中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多达30个。据民进南京市委介绍,虽然早在2012年文化部就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但南京地区仍未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区特点的传统手工技艺保护政策。

  按照现行的保护体系,更多地体现在对国家级、省级项目的保护,对非遗传承人个体的保护力度明显不够。南京市许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都是在家族内部传承,依靠传承人自发自愿的进行生产性保护。但由于受到市场、资金的制约,传承人仅凭技艺而难以生存,一些手工技艺面临失传。譬如南京地区的秦淮手工扎制花灯,由于销售利润微薄,老艺人日渐减少,加之后继乏人,这项传统的手工花灯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

  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手工制作环节正在逐渐淡化。机械化的生产以及原材料的失真,使得工艺品的内在价值降低,对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均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此,民进南京市委建议,要加大对传承人的支持与保护。市、区应建立集中保护区,设立工作室,提供无偿使用服务,作为生产、展示、传承的基地;并搭建传承人交流平台,帮助传承人拓展销售渠道。只有解决传承“”的问题,才能做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长效保护。

       民盟界别组:进行名人故居专项普查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南京登上保护名录的民国时期名人故居有250多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名人故居数量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名人故居命运迥异,有些已经永久消失,有些已被埋没在现代化建筑群中少人知晓。

  针对南京市名人故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南京市政协民盟界别组建议及时开展名人故居专项普查,彻底摸清南京市名人故居的数量、年代、建筑现状等情况。除了已经挂牌的文保,没有文物等级的历史建筑也需要纳入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归类,为将来的文物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应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以期得到广泛的监督。

   陶玉梅:扩大旗袍生产规模,逐步形成生态环保型产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均有所改变,旗袍的实用性、功能性逐渐减弱,其用途及穿着的场所也越来越少。除此之外,服饰多元化、国际化局面的出现,也大大冲击了中国旗袍的地位与文化价值。

  南京作为十朝古都,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其旗袍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作为地地道道南京旗袍的制作者,陶玉梅建议利用自动化生产,扩大旗袍的生产规模,逐步形成生态环保型产业。

  她认为,中国旗袍要想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形成独特的产业,仅仅依靠家庭式的个体生产是做不到的。必须利用自动化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以此来适应不断扩张的消费群体。除此之外,还需采用一体化的产业高端技术进行生产,使得旗袍时装化、流行化、工业化,达到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更加注重对大自然的保护以及原生态的追求,用环保材料做成的服饰受到更多的欢迎。而旗袍在传统的手工制作中,一般采用柔滑的丝绸、棉等布料与刺绣工艺相结合,构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内涵丰富,环保舒适。”陶玉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