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京技工院校生源预计高于去年 中职教育高就业前景被看好
中国江苏网7月15日讯(记者 米格)今年南京市参加中考的人数约4.8万人,批次录取计划基本与2014年持平,预计今年各技工院校的生源量会比去年有所提高。这一现象说明,中职教育吃香了。但是乱象竞争也随之而来。今日,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领导向记者表示,中职教育前景看好,违规招生必获严惩。
同行竞争产生招生乱象
早在2014年,江苏省就开始了高技能工人引进工作,引进的技术工人不仅可以获得政府的50万元资助,还将拥有落户、入学、高层次培养等等众多政策支持。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经济发展对技工的重视程度不低。目前南京的技工院校在校生有50000多人,生源就那么多,南京24所技工院校各个摩拳擦掌展示自身优势,竭尽所能吸引生源前来“落户”。于是,在竞争中就出现了一些为社会所诟病的招生方式——虚假宣传、欺诈招生。
在南京,被媒体曾经关注的欺诈招生有两所院校,一所被媒体曝光说,该校找了个临时工穿上铁路部门制服,冒充铁路部门领导,到学校对报铁路专业的学生进行面试。另一所南京交通科技学校被指所设专业虚假,以及毕业拿什么文凭说不清等等问题。
经媒体曝光后,前者被上级部门严惩,停止招生。后者经调查,事实与投诉有不符之处,该校所设专业符合国家政策。这乱象,完全就出自同行的挤兑,恨不得所有中考生都到自己学校来才好。针对这一乱象的产生,家长如何辨别真伪,主管部门有什么措施,记者今日采访了南京技工院校的管理部门——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国家支持合作办学,上技校也有机会拿高等文凭
该局人力资源开发处刘兴国处长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三本以下的学校都转向职业教育,这是要强化职业教育,并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技工教育领域,为此,南京市批准了15家民办技工院校,规模最大的就是南京交通科技学校。
记者了解到,从目前看,中职院校发展势头稳定,尽管中职教育已经很成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要高很多,但是,中职与高等学历的直通桥之前却一直没有打通,形成一个瓶颈,中职学生上学5至7年,却拿不到高等文凭,这就制约了中职教育规模的发展。
刘处长说,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文《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办学主体多元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民办技工院校办学模式,支持合作办学。”技工院校只有和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中职学生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和对口单招考试的方式,拿到成教或者统招高等文凭,才能打通这个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企业更喜欢中职学生
“而现在,中职教育已经通过这个途径,曲折地打通了通向高等文凭之路,扩大了生源。”刘处长说。
他认为,上技工院校的好处就在于就业率高,全是推荐就业,高就业率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也受到企业的欢迎。因为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上岗就能工作产生效益,比大学毕业生强这个是事实,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企业用人也放心安心。
刘处长说:“比如南京交通科技学校,是省级重点技工院校,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这家学校立足市场、企业、社会需求,开辟市场后,设立新兴专业,招生吸引力确实比较大,招生人数在近两年都是全市24所技校里排第一,去年是2960人,今年将会在3000人以上。招生人数多,这个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有很大关系,学校开设的城铁专业,去年500多人全部就业。上海铁路局当时到学校来挑学生,仅这一个单位就招走了486名毕业生。这家学校对办学还是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我们管理部门也比较赏识。”
刘处长表示,合作办学走通了,中职教育下一步将会往内涵建设和高素质就业上靠拢。所谓高素质就业,就是学生到企业能干到5年以上,高收入,工资稳增,这需要有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
而内涵建设则是指加强投入,加强师资培养,设备投入,教学改革和就业的发展补强等等。“南京交通科技学校办学的努力我们是肯定的,我们也希望他们能通过内涵的提升和规范管理,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能成为南京的‘白云学校’。”他说。
谁违规招生,就让他白招
就行业竞争产生乱象在社会上引发坏影响的问题,刘处长认为乱象产生的原因很多。
他说,在南京地区,技工学校不少,如果按照一个学校5000人计算,十所学校就够了,但是南京有24所,全市在校生有50000多人,光是交通科技学校就有6000多人,这家学校三年内达到万人技校的规模没有问题。在发展竞争中,产生乱象的原因很多,市局也针对一些学校的犯规现象出台过严管措施,为的就是杜绝此类欺骗学生的事情发生。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该局开会7次研讨加强招生规范的问题,出台了“五不准红线”:不准虚假宣传,不准欺诈招生,不准乱设办学点,不准互相挤兑抢生源,不准乱收费。如果有哪家学校违反“五不准”,市局将不予注册,他们招生白招。
大学教授:高校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有矛盾
中职生和大学生的就业率倒挂现象,技能工人比大学生还要吃香?去年江苏50万高薪引进一名技能工人说明了什么?高校教育结构是否与社会需求产生了矛盾?对这个问题,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周凯有话要说。
周教授认为,一边是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却浩浩荡荡汇成一股失业大军,另一边是“阶层低下”的蓝领工人,却炙手可热,这并不让人惊讶,也不是逆袭成功,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发展起飞阶段,又是在以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现代科技制造业的方向转变阶段,企业对于技术工人,或者说高级蓝领的需求尤其强烈。如果说人力也是一种可以买卖的资源的话,那么在这个人力市场上,有实际操作技能且熟练掌握关键技能的高级工人,显然是供不应求的。
周教授对记者说出了一组国家权威统计数据,全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如上述所言,具备高级蓝领复合操作技能的现代意义工人比例只占3.5%。“可见极度稀缺,物以稀为贵,50万元聘请工人,就是企业一种必然的既理性又无奈的不二选择!”
“反观现在大学生的高校教育,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思路模式,都是缺乏实际操作的就业技能基本培训,在人力资源的市场上供给过剩,而他们又不能及时调整知识和技能结构,找寻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或者压根儿找不到工作,技能工人吃香就就不足为奇了。”周教授说:“德国就是职业教育为主,而理论学习在全程教育和投入份额的占比只有很小部分,这表现在无论是学生的人数规模,还是高校的数量乃至理论课程的设置等众多方面,可这并不影响德国成为现代文明的发达国家,以及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