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殡葬改革贴心服务生态惠民
连续25年开展骨灰江葬,陆续推出树葬、花坛葬等多种生态葬式;
连续22年保持火化率100%,骨灰正确处理率达97%以上;
连续13年未上调火化、冷藏费用,提供免费江葬和相关补贴;
…………
这些年,江苏省南京市殡葬部门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设施一流
营造文明的殡葬服务环境
今年3月11日,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组织百名媒体记者、行风监督员和市民代表“探访人生终点站”,参观普觉寺、西天寺陵园。
“这里非常安静,听不到吵闹声,亭台楼阁错落,四周绿树掩映,仿佛置身于江南庭院之中,真的很美。”市民王华说。
不过,你可能无法想象,为了17家经营性公墓、170家公益性公墓的美丽一景,殡葬人一直在默默付出。
南京市殡葬管理处陵园管理中心主任张明跃表示,像普觉寺陵园,作为南京最大的经营性公墓,目前已经安葬骨灰近7万穴,很大一部分是上个世纪90年代安葬的,已经超过20年的管理期,却有一些人不去续费,这带来了管理成本的提高。
“为了墓园整体环境,这两年我们只能自掏腰包,对全部园区进行提档升级,营造和谐优美的氛围。”张明跃说。
南京市殡仪馆的设施也是一流。
2013年5月,位于雨花台区大周路的南京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新馆占地265亩,突出了“绿色”和“智能”两大特点。
据了解,该馆特别在消烟除尘上狠下功夫,火化炉尾气处理、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另外,还配有音视频广播、监控报警等先进设备。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改变殡仪馆、陵园在老百姓想象中那种阴森、恐怖的印象,通过园林化的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赋予其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裴云峰说。
突出互动
殡葬服务更加人性化
“以人为本,把逝者家属当亲人,把逝者家属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南京市殡葬行业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履行的。
这些年,南京市殡仪馆、陵园开通了专线电话96444,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提供“一站式上门服务”,实行治丧免费全程引导。服务内容由原来的运尸、火化、寄存“老三样”发展到遗体存放、遗体处置、治丧礼仪、悼念活动、丧葬用品、安葬方式、祭祀服务、网络服务等方面,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求。
鼓楼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他们从服务被排斥,到逐渐被理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掌握丧户的信息,该区从2005年开始,就为逝者家属送上鲜花,表达人性关爱。将心比心,逝者家属也愿意跟他们交流了,主动向社区告知安葬事宜。
据了解,殡仪馆服务以往手段单一,现在推出了很多个性化服务,比如守灵服务、单间冷藏等具有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殡葬项目,个性化、亲情化的告别设计,提供江葬、花葬、草坪葬、雨花石葬等多元化的环保葬式。
2012年,南京殡仪馆还在设立夫子庙桃叶渡分部和望江矶功德园分部——“百年生命礼仪服务中心”,为市区居民就近办理业务咨询、火化证明、殡葬礼仪等手续提供便利。
拓展服务
满足群众治丧需求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殡葬部门将完善殡仪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全市各殡仪馆建立、完善一批殡仪服务中心,满足群众文明治丧需求。同时,建设一批无菌型人性化遗体整容工作室,满足遗体整容、防腐的需要。
“这些服务设施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殡葬行业更需要软实力的提升。”在裴云峰看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殡葬公益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殡葬公益设施相对薄弱,殡葬服务中的文化公益尚处在起步阶段,托底服务各环节尚需紧扣,公益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殡葬服务项目仍待进一步丰富,专业化、个性化殡葬服务有待继续发展。
“今后我们会尝试与一些公益组织合作,开展有关生命题材的话题探讨和项目运作,通过生命教育,增强存在感,了解生命的责任和意义。”裴云峰表示。
加大惠民力度
让群众“身后事”更安心
“父亲是88岁去世的,走的时候很安详。”家住雨花台区春江新城社区的王先生表示,父亲的整个丧葬流程均由南京殡仪馆负责,服务到位,他们全家很满意。
父亲去世后,王先生家第一时间拨打了“96444”白事热线,殡仪馆立即安排专业服务人员上门布置灵堂,还提供部分灵堂用品,给予丧事策划,预订礼厅。另外,还帮助联系接运,协助办理火化手续,布置告别礼厅,引导领取骨灰等,全程跟踪服务很到位。
“我家是低保户,本身收入就比较低,这些惠民服务至少为我们节省了上千元的治丧费用。”王先生说。
据了解,为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逝有所葬”和满足市民丧事简办的需要,南京殡仪馆推出千元办丧事服务套餐。所有南京市民以及外地来宁人员均可以自主选择千元办丧事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和丧葬用品包括:遗体接运、抬遗体、3天普通冷藏、司仪主持、普通化妆、指定告别厅租用、遗体火化、200元骨灰盒、骨灰袋等,这些基本的服务和商品总花销仅需1000元。
不仅如此,这两年,殡葬部门还将免费人员从困难群体、重点优抚对象扩大到不享受一次性丧葬费的所有市民和驻宁部队现役军人;免费项目从遗体处理延伸到骨灰处理,并将生态殡葬与惠民殡葬工作相结合。
仅2015年,全市就有12660名市民享受了惠民政策,减免金额为1320万元。
长期对殡葬行业进行“挑刺”的行风监督员王湘表示,惠民殡葬不仅让群众直接得到实惠,政府还通过严格监督管理,使殡葬服务价格虚高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推广生态节地葬
留下绿水青山
近日,一组统计数据让推广生态节地葬变得迫在眉睫。根据南京市近10年平均死亡率6‰测算,南京市经营性公墓最多提供6年服务。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京市就开始实行江葬,后陆续推出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式。“自提倡节地生态葬以来,南京的节地葬数量累计达到2.19万穴,生态葬数量累计达到0.90万穴。”南京市殡葬改革办公室主任叶正生说。浦口区投资5000万元在二龙山公墓内新建大型纪念堂,建格位8万个,自2015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接纳安置骨灰3000多具。
在“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下,节地生态葬的推进仍有较大阻力。据了解,多年下来,南京选择生态、环保安葬方式的市民只有10%左右。
为鼓励更多的市民选择生态葬,2014年,殡葬部门推出了“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的生态葬,凡在市属8家经营性公墓选择“三不留”的生态葬,给予每户一次性1000元的奖励。一年来,仅有200余人选择生态葬,而选择领取补贴的逝者家属不足60人。
对此,叶正生表示,市民不愿选择生态葬,不去领取补贴,除了观念原因外,想在去世后保留个名字也是个重要原因。考虑到居民的接受程度,今年殡葬部门再次加大了生态葬优惠力度,凡南京市户籍人员及驻南京部队现役军人,到普觉寺陵园、西天寺陵园、雨花功德园、浦口区二龙山公墓等14家经营性陵园选择不留灰、不立碑“两不留”生态葬的逝者,免除落葬服务费用,赠送价值1000元以内的可降解骨灰盒,同时给予1000元的奖励。
与此同时,今年殡葬部门还为历年江葬的南京市户籍家庭补发《江葬证》,每户免除6张祭扫船票费用,赠送祭扫用的花瓣和鲜花。
按照规划,南京“十三五”末,新建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葬比例将不少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节地生态葬比例大于20%。现有公益性公墓倡导墓碑小型化,少占地,新建公益性公墓提倡以草坪葬、花坛葬等绿色节地安葬设施为主。
为响应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南京雨花功德园推出“3D生态云葬”,用地仅40平方米,就设计了460个单穴或230个双穴,达到了1亩土地建造传统墓地的安放量。
倡导低碳祭祀
清明劲吹环保文明风
如何让祭扫更文明?近几年,南京市尝试开展多种新式的纪念方式,比如音乐追思会、社区集体公祭、诗歌朗诵会、寄送天堂卡片等,让人们与逝去的亲人作平静的“对话”。
“现在都在提倡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我们老年人要给年轻人做个表率,不一定非要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每年都参加鼓楼区社区公祭的黄震昌老人说。
南京从2010年开始推行社区公祭活动,全市累计有数万名居民参加。社区公祭不仅能有效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也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了悼念亲人的平台。
作为一种全新的祭祀方式,网上祭祀近年来逐渐兴起,受到一些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比如,雨花功德园网上纪念馆已有近千人,访问量最大的一个纪念馆达到200万次。2014年,该园尝试在墓碑上建二维码,目前已经有70多个墓碑贴了二维码。
在南京,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