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粮食生产唱响“三重奏”

27.08.2015  20:34
        作为产粮大区,六合区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落实好“米袋子”,在稳定粮食生产上紧抓“”、“”、“”三个关键环节,唱响“三重奏”——以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为基础的稳粮于“”,以推广先进生产技能为基础的稳粮于“”,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基础的稳粮于“”,以粮食的稳产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据统计,2015年全区夏粮面积23.8万亩,较去年23.5万亩增0.3万亩,增幅1.28%,夏粮总产8.7万吨,较去年8.4万吨增0.3万吨,增幅3.57%,主粮产量再次实现稳增长。
        粮食稳产源于“”。北部干线马鞍段泥桥社区内,承包大户殷宏宝今年有了第一个丰收季,他所承包的刘营、二郭、金州等组境内的2000多亩农田位于2013年市级高标准农田泥桥村项目区内,这也正是他精选的承包区域。“当初承包这里的土地时,就考虑到靠近泥桥水库,又处在项目区内,如果没有这样的项目实施机遇,也不敢下定决心在高自然风险的粮食生产上下这么大的投入。
        位于泥桥社区境内的这处总面积3000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致力于消除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短板,采取“集中连片”和“建一片、成一片”的形式,整体推进,加快整治基本农田,并依靠项目间的整合和衔接,逐年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为稳定片区粮食生产、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区农业局农业科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为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纳入各级高标准农田开发重点项目名录的项目区域,虽然前期开发建设需大手笔投入,但高标准农田项目一旦建成,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在泥桥社区,就有不少当地农民都和殷宏宝一样,争着想进项目区承包土地,实现致富梦。
        稳粮于“”。六合区分别在雄州街道钱仓村、马鞍街道泥桥村、竹镇镇大泉村、冶山镇石柱林村实施4个2013年市级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模1.2万亩,计划投入资金近两千万元。截至目前,马鞍、冶山项目已基本完成,雄州、竹镇项目也已进入尾声。在冶山街道石柱林村、竹镇镇金磁村,还实施有中央优质稻米基地建设项目2个,建设规模4200亩,总投资800万元。
        粮食稳产增于“”。长江圩岸,水乡龙袍街道长江社区内,这片农田处在正在实施的部级玉米万亩片高产创建项目区域内。望着青杆挺立、叶脉舒展的一片玉米地,农民孙军强看到了丰收的希望,“虽然今年雨水多,对旱季作物生长有影响,但处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区域内,政府有农技专业人员经常上门指导清沟理墒,及时补种,从目前的玉米长势看,稳产应该没问题。
        今年,由区农业局农业科组织实施的粮油高产创建项目8个,其中夏熟作物3个,分别为部级龙袍街道小麦万亩片、省级雄州街道小麦万亩片和省级冶山街道小麦万亩片,3个万亩片平均单产均达到目标产量。正在实施的秋熟农作物高产创建项目5个,分别为部级金牛湖街道水稻万亩片、部级横梁街道水稻万亩片、部级冶山街道水稻万亩片、省级雄州街道水稻万亩片和部级龙袍街道玉米万亩片,待到金秋十月,就可获得丰收。
        “统一育秧、统一大田整地、统一机插、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以严格的规范种植流程和技术操作来保证部级金牛湖街道整体创建水稻万亩片水稻的稳定生产。”青龙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云介绍,合作社参与项目区的农作物机械化耕翻、插秧、收获等,并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据了解,部级金牛湖街道水稻万亩片总面积11000亩,涉及茉莉花、峨嵋山、马头山、金牛湖、八百桥共5个村居57个生产小组,核心方位于茉莉花村内。整个万亩片种植武运粳23号,良种普及率达100%,全面推广集中育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核心区由金牛湖植保专业合作社、青龙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昌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3家服务组织开展水稻种植专业化服务,并由后两家合作社在茉莉花村实行集中育秧。
        稳粮于“”。“全区所有高产创建示范片内都进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确保水稻亩产达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区农业局农业科负责人表示,良种推广、规范种植、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土壤深松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保证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关键。眼下已是夏末,区农业局正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加强万亩示范片内的水稻、玉米生产中期田间管理,指导农户做好水稻和玉米穗肥的合理施用,加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玉米螟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加强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及时做好防灾救灾等各项工作,确保金秋再获一个收获季。
        粮食稳产固于“”。众所周知,以粮食生产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此,国家有一系列惠农利农的稳定粮食生产政策。
        “对于基层农业主管部门来说,就是要把这样的好政策贯彻到位,让粮食投资生产者把实惠揽在手中。”区农业局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全区累计发放种粮农民补贴5671.88万元,共涉及11个涉农街镇和2个农林场圃,106个村居,其中粮食直补面积376663.35亩,每亩补贴20元,发放补贴资金753.3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面积594028.71亩,每亩补贴82.8元,发放补贴资金4918.56万元。发放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465.69亩,补贴标准206元/亩,补贴金额9.59万元。
        稳粮于“”,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区将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着重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新增粮食补贴向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未来,六合的利农惠农政策更多地集中体现在现代农业投入上,表现为“三个创新”、“两个体系”,即惠农强农政策创新,稳步增加财政支农投入,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普惠性补贴;农业投入机制创新,建立以各级财政为引导,以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有针对性开展招商选资,把生态资源与市场资金有效结合,形成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财政扶持方式创新,进一步整合资金、统筹安排,落实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农村金融服务完善,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新模式;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全区主要种植品种,完善保费补贴政策。
        稳粮于“”,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粮食生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按照南京市《关于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当前,六合的水稻生态补偿基础设施类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安排部分资金购置秸秆还田机、插秧机等机械,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进行补助,引导农民注重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通过生态补偿,全区将初步建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街镇成立新的农机合作社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推广新品种、应用新农艺(农机)、展示新模式的功能。粮食生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将让农业真正走上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