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为笔绘美景 南京实施夜景照明提升三年计划
记者27日从南京市城管局获悉,为彰显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南京主城夜景照明提升3年计划正加紧实施。该计划将结合南京城市独有的特质,通过典雅大气的灯光规划与布局,呈现南京主城区以“江、河、湖、城”为主要特色的繁华夜景。
现状:“夜南京”骨架不够清晰
玄武湖、中山陵、夫子庙、古城墙……凡到过南京的人,无不陶醉于其阳光下的美景,但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夜景并不多。
有关规划人士介绍说,南京的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与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相伴而行,大多集中于老城区和河西部分地区,呈点线状散布,整体空间架构不够清晰;城市景观照明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凸显不够,特别是缺乏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整体把握,缺乏对门户节点的形象展示。比如,对滨江(长江)界面和环湖(玄武湖)界面和环河(秦淮河)夜游路线的塑造不够连贯,缺乏能展示城市名片的具有视觉冲击的夜景节点。而且,城区内环的夜景照明品质、照明方式、照明手法均有待提升,光色彩、光动态的表现也需要形成整体和谐风格。
一项调研分析表明,外地游客来宁,一半以上都是来看“白天”的南京。而大部分南京居民认为,目前城市夜景和白天的城市形象差距较大。从旅游方面来看,南京“夜游”尚未点亮“夜经济”。
三年提升:凸显繁华夜景
参与规划的设计师陈荃介绍说,本次夜景照明提升突出“以人为本、山水诗画、古今对话”的设计理念,旨在建立一个动静结合、风格突出、气势磅礴的夜景亮化立体构架,“不仅让南京‘亮’起来,而且让南京‘动’起来”。
南京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三年提升计划,将在原有夜景照明的基础上,保留一部分,改善一部分,补充一部分,解决当前夜景照明呈点线状散布、整体空间架构不够清晰的不足,逐步形成更具整体感的南京城市夜景照明框架。
三年规划总体可通俗地形容为:以“南京站、南京南站”为“明眸”,以内环、外环立交为“流苏”,以“一江、一湖、一河、一城”为“罗衫”,以散落景点节点为“步摇”。利用灯光重塑城市的生动夜景,实现城市白天和黑夜整体印象的和谐统一,展现南京在夜色下“一江两岸”格局、“山水城林”风貌、“天下文枢”气质、“十朝都会”神韵,也为点亮城市夜经济发展,创造较为有益的环境。
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南京夜景照明提升分3步实施。2013-2015年,主要是围绕亚青、青奥契机,对河西新城进行了重点打造,同步对老城区部分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进行了改造。2016年重点对南京站、南京南站,明城墙城门-城楼,玄武湖-九华山,部分立交高架进行夜景照明提升。其中南京南站,明城墙城门-城楼,玄武湖区域九华山段,将于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间亮灯调试。2017年以后,将进一步优化、深化设计方案,有选择地推进滨江沿线、秦淮河沿线、外环等夜景观光线路及部分节点景观。
南京市路灯管理处质量安全部负责人顾磊明说,如果把南京比成一个美丽的姑娘,河西新城的打造好比给她穿了件漂亮裙衫;而2016年到2018年,这位姑娘穿什么衣服、画什么眼眉、戴什么首饰,都要通盘考虑,让她既不要浓妆艳抹,又能散发出本身独特的魅力。
“生态型光环境”:防污染又节能
过去很多地方的城市亮化,因为一味地追求“新奇”和“亮”,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光污染,对环境造成了损害。顾磊明说,南京市这次“夜景照明提升”,明确提出了“生态型光环境”的理念,绿色节能、更加人性化成为鲜明追求。
陈荃介绍说,这次设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们认为“体验”优于“展示”,更多地考虑人的感受,不是单纯展示城市形象。因此,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在光色的运用上,尽量减少对人的视觉影响;选用灯具避免溢光、散光;现场使用时多搭配遮光罩,避免眩光。
“考虑灯具的节能和环保效果,这次较为广泛地采用了LED光源。体积小、功率小、颜色饱和,且不具有紫外光,白天灯具的外形不会影响建筑物及景观的整体性,晚上也不会对绿植及夜空造成紫外线伤害,更可通过控制将夜景表现得美轮美奂。”
陈荃说:“规划一直没有提‘亮化’的概念,我们要让城市的夜晚还是暗的夜空,控制光污染,而且让人感觉很舒适。”
她介绍,在整体简约、古朴、厚重的城墙风格中,城门-城楼被作为亮点重点打造。为了节省能源,城门-城楼的照明分模式开启:平日模式基本投光,黄色的光色塑造庄重大气的形象,凸显其深厚内涵;节假日投影,选取与南京地域文化相关又契合城门本体形象的内容,清凉门的二十四节气影像,中山门的南京城市画卷,中华门的“新金陵四十八景”等,让历史通过照明的手法得以重现,使得明城墙别有神韵。(宋金萍)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