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今年相继离世 目前登记在册者已不足百人

27.02.2018  11:53

  本报讯(记者  许琴)  昨天,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2月11日下午3点,李素云老人因病去世;2月25日18时38分,李高山老人在家离世……今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已有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我们,目前在册的幸存者不足百人。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都是历史见证者。李素云1923年5月28日出生,1937年日军攻入南京城后,他们一家先逃到浦口东门,不久后又逃到浦口郊外的窑洞里。她的父亲和叔叔被日军抓去做苦力,父亲侥幸逃回家,叔叔从此再无音讯。她的母亲被日军打伤,一年后去世。李素云当时14岁,为了躲避日本兵,她在脸上抹灰、剪短发,装成男孩子。之后她和姨娘躲进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得以幸存。今年2月1日,纪念馆和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人员曾去医院慰问老人,没想到10天后老人就永远离开了。 

  生命周期对历史记忆的吞噬是残忍的。就在25日,李高山老人也离开了。1937年,13岁的李高山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当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他在挹江门内被日军抓捕,被押至八字山公馆。晚上八九点钟,日军突然将房屋团团围住,在外面架起了机枪,从窗口向屋里的人群猛烈扫射。李高山人小,个子矮,在机枪扫射时,被打死打伤的人压在身下,才幸免一死。之后他被日军抓去做苦力,躲进宁海路难民区幸存下来。 

  李高山生前,记者曾与他有过两面之缘。2016年重阳节,记者采访了李高山。他耳朵有点背,回忆起过往时显得非常激动,“我永远忘不了那段历史,忘不了我那些牺牲的兄弟。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有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去年12月,李高山参加诵读“抗战家书”第六场活动,诵读了《刘宗歆致妻书》。李高山表示,抗战时期,将士们为民族国家浴血奋战的同时也惦念着自己的家人,爱国又爱家,这对现在的人很有教育意义。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的两面墙上,悬挂着截至2017年9月30日登记在册的10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在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有数位老人相继去世。他们去世后,相应的照片灯箱就会暗淡下来。

  1987年,我市首次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统计,记录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名。1997年,只有1200名。2006年,急剧减少到400多人。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幸存者逐渐凋零,但血与泪的历史不能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