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环保实践课堂进小学
依托专业优势打造环境教育基地
南京大学连续6年坚持开展“环保实践课堂”走进中小学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宣传环境知识,培养孩子研究理念,并通过小手拉大手,逐步辐射影响家长。目前,南京大学已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并吸纳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
教学生动有趣 广受师生欢迎
记者日前旁听了一节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的环保实践课,只见小朋友表现活跃,纷纷争着举手抢答问题,课堂氛围活泼而有默契。
“小朋友觉得这个水分子看着像什么呀?”“米老鼠”、“小熊”,面对趣味十足的教学PPT,随着志愿者尹欢循循善诱的提问,二年级12班的同学们在水的自然科普知识里津津乐道着,从水的特性,到水与生命、生活的关联,再到节水小技巧。
小学生丁昱雅说,自己这学期已经上过3次类似的课了,觉得挺有意思。还有小朋友说,自己知道雾霾是怎么形成的以后,就不让爸爸妈妈开车,而是改搭公交车送自己上学了。
“我们会将生活中的环保知识,比如水质状况、雾霾危害、垃圾分类等,以漫画、音乐、情景剧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还会引导小朋友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比如用试纸测水的pH值等,进一步加深小朋友的印象。”尹欢介绍说。
环保实践课堂受到了南京许多小学师生们的广泛欢迎,除了距离较近的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志愿者们还会来回两小时,去距离较远的紫东实验小学上课。只要有学校联系,他们都愿意合作,不管距离远近,都会抽空安排过去。南京大学环境协会副会长余雷说,目前,已有金陵小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新实验学校等11所小学校与南京大学的志愿者们开展了合作。
课程设计专业 体现因材施教
余雷告诉记者,“环保实践课堂”是南京大学团委的校级志愿服务项目之一。其中课堂教学部分会由环境协会在全校招募、遴选对环境教育有热情的志愿者组成团体,进入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帮助师生们树立环境意识,培育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针对中小学生的知识认知、接受能力,志愿者们因材施教,制定了丰富多彩、科学渐进的教学体系。还会从老师们的研究课题里,选出公众关注度高的环境知识热点和盲点,整合编辑,制作教学PPT和简易的教具,尽可能让教学内容活泼又有趣。
以2015年的学期课程为例,分成绿色小管家、魔法师、畅想家、小记者、小博士5个板块,分别讲述了水、新能源、垃圾分类、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志愿者们组成的环境教育团队之外,依托南大环境学院的资源,一些大学教授也被邀请参与到项目中,走出校门、走进小学课堂,如“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谷成教授以及环境教育交流中心主任柏益尧教授都先后参与其中。
整合社团资源 搭建交流平台
记者从南京大学团委了解到,“环保实践课堂”项目从2010年9月开始,如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除在中小学开展课堂教学之外,还会开展野外实践、走访居民用户。上一届志愿者毕业离校了,新的志愿者们又加入进来;不仅有环境学院的学生,还有电子、化学化工及物理学院的学生,志愿者队伍等越发庞大。现在项目已累计培训志愿讲师324人,在18所中小学授课累计达300课时,覆盖师生达4800人次;野外实践活动半年时间共采访居民250余人,范围涉及4000民众。
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周媛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已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和志愿者库,正在吸纳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项目智库。南京大学团委计划与环境学院团委一起,通过孵化这个环境教育项目,打造一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专业的环保实践基地。
2015年12月6日,南京大学环境协会牵头邀请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江苏各地23个高校环保社团,组成了环保联盟,进一步整合江苏省高校环保社团资源,为各高校环保社团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联盟会定期在不同学校组织对同一主题进行环境教育模拟课堂、讲师评比等,课后开展合作交流会,相互分享经验,力争让环境教育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精彩。同时联盟还不定期地向会员们提供小额资助,鼓励大家举办更多创新活动。( 李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