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多形式“走出去”传播历史真相

15.12.2016  19:09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今年以来,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的举办,使南京大屠杀史实继续以各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真相得到揭示、记忆得以固化、史实得以传承。越来越多中外爱好和平人士从中了解到那段铁证如山的历史,感受到历史对今天的诉说。


   史实真相“走出去”,广泛进行国际传播


  今年10月22日,法国冈城,一场名为《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在位于这里的和平纪念馆揭幕。展览用270余幅历史照片、50多件展品和视频资料向法国和欧洲观众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场历史浩劫。


  今年3月14日,由南京市档案馆筹备举办的《汉堡之子·南京好人》图片展在德国汉堡展出,让德国以及欧洲公众了解拉贝、京特、克勒格尔等开展国际人道救援、保护众多中国人生命的义举。


  这个展览能够让德国人去了解那段历史。


   从艺术展示到新媒体传播,让记忆传承跨越国界和年龄


  通过艺术的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以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得以保存和传播。在南京艺术学院张玉彪教授所作巨幅油画《南京审判日本战犯》里,正义必胜的信念,鼓舞着爱好和平的人们;而在法国画家帕赫创作的油画《暴行》里,日军举起屠刀的狰狞面目,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深切痛恨和对战争的反思。


  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以各种形式在传播和传承。


  徒步8.5公里,沿着79年前曾经保护了成千上万个生命的“国际安全区生命线”行走——今年11月23日,200余名在宁大学生、市民和民间历史爱好者顶风冒雨,开展“感恩南京国际安全区”冬日寻访活动,纪念南京国际安全区成立79周年。


  12月6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记忆之盒”展示活动在高校举行。VR体验,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让年轻学生以及很多外国留学生参与进来。


   挖掘史料遗存,“固化”的记忆更加震撼人心


  今年3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成立,研究院由中国跨学科的专家团队组成,学科涵盖历史、法律、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


  今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举行,“哭墙”上新增的110名遇难者名单也同时揭幕。如今“哭墙”的名单已增加了7000多个,达到10615个。目前纪念馆已掌握了15000多个遇难者的姓名,这成为对历史真相无声而有力的证言。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来,南京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等进行了修缮。


  随着南京大屠杀史实真相知晓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今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接待的参观者数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接待境外参观者达40余万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