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南京城市如何发展?打造有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去年年底,中央时隔37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南京城市将如何发展?昨天召开的中共南京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推进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
“四个行动计划”需要您参与
未来南京,城市面貌将有大的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将有新的提高、城市形象将有新的提升。
为了达成发展目标,南京正在组织实施“四个行动计划”,需要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交通秩序整治行动计划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构筑现代都市格局
以主城为核心,河西为城市新中心
南京将立足新的城市定位要求,进一步优化全市空间布局。在构筑都市区发展格局方面,南京将积极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空港)副城、仙林(汤山)副城为重点的都市区格局。同时,持续优化主城核心功能,高标准建设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有序推进老城更新,开发建设南部新城。
此外,南京将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深入推进南京与镇江、扬州等地的一体化发展。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与苏南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机制。着力强化省会城市责任担当,更大力度辐射带动淮安等省内城市发展。主动对接上海,深化与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合作,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优化城市现代功能
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内部路网系统
南京将强化省会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疏解主城区非核心功能。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内部路网系统。统筹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
此外,健全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出新,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统筹地上地下建设,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力。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突出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轴线、天际线、文脉、城市色彩协调统一
南京将突出优化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独特魅力。在城市设计方面,南京将统筹城市平面和立体空间,促进城市人文特征与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建立协调统一的城市轴线、天际线、文脉以及城市色彩。
同时,采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加强建筑设计管理,深入挖掘南京地域建筑特征,打造地标性建筑,建设更美的传世精品建筑,塑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形象。
此外,严格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效控制城市重要景观视廊,重点保护好老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等历史城区。进一步塑造沿城墙、沿长江、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的生态人文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特有风貌。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到2020年全年要有262个蓝天
南京将突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空气质量方面,确保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也就是超过262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完善城乡污水治理体系,加快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落实长效管理制度,确保明年年底前建成区内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南京新的“成长坐标”咋定位?
治理老城“浮肿病”不再扩建医院新建学校
规划是城市的“成长坐标”,中共南京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门对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做出部署,提出:未来南京将更加科学地规划城市、更加精致地建设城市、更加精细地管理城市。
城市品质的提升,首先要处理好“新城”和“老城”、“地上”与“地下”等诸多关系。会议提出,南京将全力推进新城建设,使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新南京发展的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同时也要守住老城这个“根”和“源”,老城需要治理“浮肿病”,原则上不再扩建医院新建学校;实施城市更新和修补,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
建设新城
江北新区将成新南京发展的龙头
新城是城市空间的战略拓展,是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京要建设特大城市、容纳日益增长的人口、承载不断丰富的城市功能,不能仅仅依靠老城,必须开辟新的空间。南京将加快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空港)副城、仙林(汤山)副城为重点的都市区格局。
要以国际的眼光、一流的水准来推动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统筹布局新区产业、交通、生态、文化、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使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新南京发展的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
建设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
要高标准推进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南部新城、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麒麟科技创新园等建设发展,打造各具特色、功能完善、职住平衡、产城融合新高地。要加快推进东山副城、仙林副城、溧水副城、高淳副城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配置功能服务上进一步下功夫、做文章,使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均衡。
更新老城
不审批5000平方米以下项目
老城是城市的主体部分,承载着城市的核心功能,是我们必须始终守住的“根”和“源”。但是目前老城区“浮肿”的毛病比较突出,表现在人口密度比较大、集聚功能比较杂、交通负荷比较重、环境容量比较小,城市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
南京将从城市发展全局出发,有序推动老城人口和非古都核心功能向新城新区疏散。要严格控制老城开发强度,今后原则上在老城内不再审批医院增量扩建和新建学校项目,不再审批占地5000平方米以下的开发项目。
老城建筑将“限高”
加强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整体保护,推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有机结合。要加快推进近现代化建筑保护和利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产权置换、功能转换、修缮保护等办法,把历史建筑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要制定出台老城建筑高度规划管理执行规定,今后,老城每个地块都要严格执行规定要求,不得突破。
地上修路
加快建设五桥等重大交通工程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南京将统筹推进对外交通、轨道交通、过江交通、干线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长江五桥、“十三五”轨道交通新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纬七路东进、中兴路北延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提高城市道路的通畅度和可达性。
地下建廊
建设海绵城市解决城市内涝
南京将打造海绵城市,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老城区也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排水达标区建设、淹水片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出新等。力争到2020年,全市2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此外,南京今后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管线必须全部进入管廊,建立管线有偿使用的合理收费机制。此外,南京将结合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及公共建筑建设,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地下空间格局。
还有这些举措
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圈”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和“5分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菜市场、便民超市以及公共管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设施,缩短居民居住地与工作、生活、就学距离,减少城市内部不必要人口移动。
两年内治理57条黑臭河道
在环境方面,南京将打好黑臭河道整治攻坚战,力争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57条黑臭河道进行攻坚式治理,让更多的城市河道水变成流动水、干净水和景观水。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要力争达到95%。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72%。
未来五年建设1300万平方米保障房
目前,全市还有近1500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和危旧房存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完成改造。同时,未来五年,要基本完成主城六区936个、建筑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整治,完成1300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钱奕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