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将设抗战遗存标志牌 将进行考古发掘

04.11.2015  08:25
光华门城门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弹孔

  70多年前的累累弹孔,是永远的痛,也是永远的警钟

  刺眼的弹孔、已经发黑的弹片、镶嵌在城墙肚子里的射击孔……70多年前,在抵抗侵华日军的“南京保卫战”中,古老的南京城墙,最后一次展现了它的军事防御功能,在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4月起,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对“南京城墙抗战遗存”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南京城墙上现存的射击孔有20余处,弹孔无数。目前,他们的调查成果正在中华门瓮城内展出,再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在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汉中门等战场激战的场景。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研究员朱明娥说,目前课题还在最后的统计阶段,将来这些调查研究都将存入档案进行记录,而且将在城墙上设置抗战遗存标志牌,让更多的公众了解那段历史。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徐萌

    中华门券顶上

   藏着射击孔

  南京城墙命运多舛,在1937年12月中国守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南京保卫战”中,古老的城墙最后一次展现了它的军事防御功能。在中日军队的反复争夺战中,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通济门等城门和各段城墙都遭遇了不可估量的损失。70多年过去了,城墙上依然留着很多弹孔和弹片,遗憾的是,不少遗存已经消失。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研究员朱明娥,是这次“南京城墙抗战遗存”课题的带头人,今年4月起,她带领10多人的团队,走遍了南京的城墙。

  经过检查,城墙上遗留下来的射击孔有20多处。在中山门、神策门、挹江门、中华门都能找到射击孔。“城墙上,那些露出来的用水泥包住的洞,或者用木头包的洞,都是射击孔。”朱明娥说,南京城墙上遗留的射击孔形状、大小都不一样,70多年过去了,有的射击孔已经被封堵,有的被植物遮掩。他们是在军事专家、文史专家的陪同下,一起找到的。

  朱明娥印象最深的,是中华门上的一个射击孔,这个射击孔就在“中华门”三个大字正上方,它东西向长2.23米,南北向长2.08米,高1.9米。目前从城墙外围看射击孔,还能看到一个口子,从城墙内部依然可以进去。射击孔正对着的,是中华门外的长干桥方向。

  中华门券顶上的这个射击孔,也见证了当年那一段历史:1937年12月8日,日军在向紫金山发动进攻的同时,开始向雨花台、中华门、光华门等方向逼近。当时,中华门战斗主要围绕“渡河”打响,“”指的就是秦淮河。日方“阵中日记”记载,日军渡河极其困难,很多日军士兵被中华门城楼上倾泻的火力打死在秦淮河中。为彻底拿下中华门,日军使用了罕见的“步坦协同”的方式,对中华门发起立体式攻击,为迫使中国尽快投降,松井石根还下令向南京城内撒下劝降书。但中国军人毫不理睬,并在中华门城墙上写下“誓复国仇”四个大字。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