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城会:让传统文化走入现代生活和城市发展
10月末的南京,微雨缠绵。雨珠滴落在朝天宫草坪上由不锈钢和丝绸制成的通光万花筒上,折射出红色古垣墙、黄釉琉璃瓦和绿色梧桐树交错的斑斓景象。丝绸、榫卯、云锦、金箔,亚克力、不锈钢、万花筒、激光雕刻……置身于朝天宫内,随处可见的是古典工艺、元素与现代材料、技术的融合。
朝天宫是2016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名城会)主论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举办地,也是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金陵神韵”艺术展的场所。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择朝天宫举办此次活动,有着特殊的深意。
“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静态的保护,而是要让传统文化走入现代生活和城市发展中。”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叶军说,一般论坛会在酒店、会议中心等现代建筑内举行,而他们选择朝天宫,就是要以“嵌入式”的方式,让20多位中外市长、与会学者和媒体,切身感受到南京这一历史名城的文化精髓,激发世人保护传统文化的情怀。
传统文化需要现代的方式来表达,民族文化需要时尚的符号来传承。同样,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承托。
“文化遗产,包括各类博物馆、遗址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都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城镇、乡村建设的核心资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离开这些文化遗产,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文化创新项目将无从依托、无法生产。文化遗产能够让当代生活更幸福、发展更持续。
选择拥有650周年历史的中华门瓮城举行名城会开幕式正体现了这一思想。此次开幕式,导演团队将古老的明城墙当作载体,采用3D灯光技术,打造一场炫丽的视觉盛宴,将文化遗产和时尚科技完美融合。
“我们团队来南京之前,并不了解城墙的建筑结构,到了之后发现城墙太美了,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拥有无数的可能性。”开幕式仪式总制作人杨怡君把明城墙比作一个“古典主义游乐园”,城墙的自身魅力和文化内涵无需更多华丽的灯彩来装饰,一砖一瓦一架构都可以作为表演空间的载体。
叶军表示,南京明城墙正在申请世界遗产,举办这些活动,既能提高明城墙和名城会的知名度,打好城市文化这张牌,又能起到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双重作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助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叶军说。
而在“活化”民族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必不可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认为,人类社会要发展,创新是必然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DNA,又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创造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重要源泉。
贺云翱则表示,文化遗产作为很多传统手工制造业的资源,在现代生活中可以成为特定生活方式的参与者,例如“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江宁金箔。传统的文化技术和制作工艺,不一定适应现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结合当今需求,通过创新,我们可以让其在当代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大放异彩。
在本届名城会上,来自14个国家、22个国内外城市的市长和市长代表,就是穿着经现代设计师改良之后的南京云锦亮相的。“对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要做的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革故鼎新、锐意进取。否则,千百年后,我们将无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任何文化财富,”叶军说。(记者许可)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