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新增211处 每一栋房子都有故事
每栋房子都有故事!7月30日,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一共涉及到211处老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建成于清代及民国时期,还有不少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老建筑。
南京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新增211处
南京的历史建筑资源丰富,是南京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城市名片。历史建筑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保护好这些建筑既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彰显南京建筑和文化的美丽、凸显南京城市特色和形象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从2016年起,南京在全市启动了寻找老建筑的行动,把“老房子”找出来。去年年底,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不仅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的历史建筑和南京地标历史建筑入选,还有很多民居也被列入保护名录。
昨日,南京公布了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又有211处老建筑被列入保护名录。
记者注意到,这次又有非常多原本“藏在深闺”的民居被找出来列入保护名录。比如位于秦淮区五福里的五福里13号民居、17号民居,这两处民居都是清代的建筑。还有秦淮区荷花塘8号民居、殷高巷22号民居,也都是清代建成的老建筑。
保护名录中有不少“年轻”的老建筑
另外,第二批保护名录中,有不少是“年轻”的老建筑,建筑年代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比如南京大学汉口路校门,建筑年代是1959年。
南京大学北园教学楼,建筑年代是1964年。
还有几处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也被列入了保护名录。如南京师范大学8号楼和9号楼,建筑年代为1987年。
2015年,大校场机场正式搬迁,但一些历史建筑依然被保留下来,记者注意到,这次南京将大校场机场主跑道、大校场机场瞭望塔、大校场机场航站楼、大校场机场机窝等多处历史建筑列入了保护名录。
历史建筑保下来,更要用起来。南京市政府在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同时,也要求规划、文物、房产、国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保护与利用的鼓励、激励措施,调动历史建筑所有人、使用人、管理人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各区政府及历史建筑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做好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挂牌展示工作,充分发挥历史建筑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积极作用。(钱建芬)
来源: 金陵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