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亿元81个项目 “塞外江南”烙上“南京印”

15.08.2019  22:20

        新华网南京8月15日电(毛丽萍 文/图)南京到新疆伊宁,4000多公里。一个在江南,一个是“塞外江南”,两者因“援建”距离近了。

        8月10日,据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底进疆开展以来,指挥部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产业援疆、智力援疆、交流交往等方面,投入援疆资金5.1亿元,实现项目81个,其中民生投入占比达到80%以上。

        伊宁市金陵第二十八中、市行政服务中心……建硬件、配软件、引人才,一幢幢校舍、医院,一个个精品民生项目,“塞外江南”深深地烙上了南京印。

        都说民生暖人心,走在伊宁的大街小巷,只要你说是南京人,各民族百姓都会感到亲切。

        这点,喀赞其旅游公司总经理海力曼·阿吾提的一句话足可以佐证:只要游客说是南京的,我立马给他半价。

        家门口看病:条件好了

        塔什科瑞克乡卫生院,崭新的三层小楼。门口立着牌子:真情援疆,大爱永存。它清晰地记录着:该院由南京市第三批援伊工作组援建,2017年9月开建,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陶丽宇介绍,新卫生院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原来的5倍,建设资金940万元,其中南京援疆资金800万元。卫生院里,有中医、维吾尔医,设了门诊和住院部。“现在,院里共有医务人员44名,其中5名拥有高级职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乡的医疗条件都已经很先进了。

76岁的帕夏汗在塔什科瑞克乡卫生院接受治疗

        三楼的中医馆,很多人正在拔罐、针炙、按摩治疗。一名医护人员透露,原来一天十几个人,现在差不多四五十人。76岁的帕夏汗因为膝盖疼,行动不便,过来治疗了8天后,她现在能动了。34岁的吾日古丽,2元钱公交,家里直达医院,来的时候身子半边是麻的,经中医治疗后,舒服了很多,“环境好,技术也好……”。

        住院部主任马黑努尔·尕依提,在这个卫生院工作了27年,她说现在的条件特别好,病房里还有独立卫生间,病人特别满意。“南京有5名医疗专家长期对口支援伊宁市,他们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并培训医务人员,他们带来了特别先进的医疗手段,现在我们的业务水平越来越好了。”她感谢南京,现在村民生小病,再也不用往市里跑了。大病,也不用出市了。

        除了塔什么科瑞克乡卫生院,南京还投入800万元,援建了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伊宁市人民医院和市维吾尔医院的设备采购;同时,援疆医生还帮助伊宁市人民医院建立了精神中心,填补了伊犁州在该项目上的空白。

        家门口上学:质量高了

        伊宁市第二十八中,又名伊宁市金陵第二十八中,位于伊犁火车站附近。这是南京援建的一个“交钥匙”工程,总投入8500万元,耗时一年半,去年8月投入使用。环境美、设施设备一流,被誉为花园式学校。

        该校副校长刘俊丽介绍,火车站附近有14个居民小区,却一直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要去5公里以外的学校,很不方便。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后,首次招生了初中两个班、小学三个班,共202名学生,有汉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等。学校配备了24名教师,全部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

夏依达(左一)、巴丽哈西(左二)、王江轩(右二)和老师在学校交流

        巴丽哈西,13岁,这个哈萨克族小姑娘以前在伊宁市第27小学上学,每天上学要坐25分钟的公交车,现在只需走路5分钟。维吾尔族小姑娘夏依达以前每天上学单程要坐30分钟公交车,汉族小姑娘王江轩以前上的学校离家更远,单程要花一小时,现在她们都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到这里上学,我们很开心”。

        据介绍,这个学校最大规模可容纳66个教学班,约3000名学生,致力于 “让每一个生命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明年3月,南京还将派出6名老师到该校支教。

        南京教师们在当地深入开展教育,以工作实绩打造南京教育品牌。援疆教师所在的伊宁市一中2017年高考本科达线162人,2018年193人,创造了“低进高出”的好成绩。去年,南京还响应国家4部委“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的要求,积极协调南京市教育局,派出43人的大规模援疆支教教师团队,进一步支持伊宁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孩子们的低进高出,有了你们的谆谆教诲,才有了孩子们的远走高飞……”,有家长发来感谢信,感谢援疆教师们。

        家门口就业:赚钱轻松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喀赞其民族旅游区以前的真实写照。经过南京援疆团队的改造、提升,这里已成为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

        伊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苏娉介绍,喀赞其民族旅游区有12万原居民居住,现在这些居民只需依靠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家里烧一壶好点的奶茶,做一些点心,或者手工冰淇淋等,甚至打馕、手工拉面,在家里就有非常好的收入,所以旅游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是很明显的。

        据介绍,喀赞其旅游区内的果园街,有三条街巷,设家访点12家,民宿5家,居民居家就可以就业、创业。苏娉透露,一般的家访点月收入都在七八千或者上万,马车师傅工资都到了一万多元了,导游一个月也能拿到七八千。

        家访点都有编号,伊宁市旅游局监制。走进009号,家访点主人玛依拉·萨来热情地邀请大家参观。葡萄架下,喝茶,水果、点心,她开心地表示,成为家访点后生活条件、生活品质大大提高,仅7月份一个月的收入就是9600多元。

海力曼·阿吾提在009号家访点恭候游客

        海力曼·阿吾提就是喀赞其的一个原住民,“我成长在这里,工作在这里。院落虽然还是原来的院落,但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的生活指数在变。”她非常感谢南京的援疆干部,“不仅是输血,还赋予了我们造血功能。”她说,原有的东西提升了、改造了,美丽指数也高了,吸引力增加,游客多了。“我还到南京江宁区的一个旅游专科学校去培训了三个月,学回来了民宿,你看,这里每家房子都这么大,我们自己只住偏房,租出去,也加大了我们的收入。

        雷志强,乌鲁木齐游客,此次跟同学共8个人到伊宁游玩,他说他经常来,但每次都感觉变化很大,“要说哪里好,哪里都好”。

        此外,伊宁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伊宁前方指挥组组长童晓佳介绍,近3年来,南京市共投入资金约7500万元,为伊宁市解决6000户居民(牧民)居住问题、1.2万名贫困人口养老及医疗保险问题和2000名内地高校就读困难大学生就学问题,2017年当年即完成3年800户的脱贫攻坚任务。去年还新增了巴彦岱镇农贸市场和达达木图乡打馕食品工厂等项目,为贫困户提供约200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