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格局引领新趋势 2021南京创新周今天开幕
南京奉上盛夏的果实。
南京创新周,分量最重的城市活动今天拉开大幕。
两年前的夏天,南京举办首届南京创新周,向世界发出“创新宣言”,“天下文枢”走向“创新名城”;
去年的夏天,南京创新周云上云下同步进行,持续拓展城市朋友圈,世界更深地读懂南京创新;
2021南京创新周,是这座城市又一次集中表达、集中展现。在加快构建新格局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一座追求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之城对创新的理解与思考,展现一座勇立潮头之城的作为与梦想。
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
今天,2021南京创新周将以一场“紫金山创新大会”拉开帷幕。
“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是本届创新周的主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南京踏上建设引领性创新型城市征程的新元年。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节点、建设南京都市圈,是南京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格局,也是今年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的要素内容。这场大会全方位凸显一个“新”字,即面向“新时代”,聚焦“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展现南京创新生态,联通全球新伙伴,服务新发展格局。
开幕式以“创新坐标、自立自强、开放合作、引领未来”四大篇章展现南京创新之路。
创新大会突出“硬核”干货。主题大会将向外界传递丰富又重要的创新信息。围绕南京建设引领性创新型城市、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八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发布相关重要文件和重大项目,进一步推进科技和产业深度对接。
南京创新周始终致力于打造一场思想的盛宴。今年开幕式集纳全球最新创新理念,发布最新创新成果。大会将首次发布科技部关于《南京市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的批复,这既体现了科技部对南京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下一步南京创新城市建设举旗定向;中科院4个研究所将首次发布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传递南京争创国家科技成果的决心;还将发布八大产业链攻关方向,强化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将首次公布城市卫星组网计划,组网卫星的核心技术全部来自于南京本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院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肖瑞平等将进行演讲,分析探讨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创新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新创新态势下的城市担当
6月21日—25日,5天南京创新周,将有力展现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追求与路径。
借助八方之力,南京推出百场重磅活动,包括百场论坛及产业对接、38场重点活动以及63场系列活动。活动形式涵盖高峰论坛、专题研讨、项目对接、比赛路演等。
在论坛方面,中俄大院大所(南京)创新论坛、第五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1中国人工智能峰会等顶级大会汇聚行业顶尖专家,聚焦行业最新动向,分享全球创新理念,传递科技前沿趋势,探索城市创新发展路径。其中,中俄大院大所(南京)创新论坛是中俄科技创新年的重要活动,将邀请俄罗斯知名高校院所领导,在南京市共同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中俄创新合作新机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战略,推动自贸区南京片区、紫东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协同区域发展,南京创新周将开展苏南自创区首届高峰论坛、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探索区域创新一体化路径。
紧扣产业,南京创新周聚焦产业创新、技术变革和八大产业链,汇聚专家院士、产业界大咖,探讨前沿技术创新趋势、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投融资热点。
南京创新周推出“云上交流平台”。应用场景线上展400多项,黑科技展项近500个。线下重点展示南京创新周成果、新型研发机构产品及黑科技产品。
开放是南京创新周永恒的主题。通过举办创新周,南京联通全球故交、链接国际新友。召开T20国际城市创新链合作论坛、南京创新周即联即用中国创新生态大会、中法创新发展大会,举办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 19 个“生根”国家的各类国别活动。
新发展能级下的城市作为
从首届南京创新周举办至今,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万亿元增长到1.48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十强,南京站上新台阶。
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创新“高峰”。南京始终抓住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注重应用研究、集成创新。建设了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一批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高端创新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创新发展深度对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深化“教科经联动、产学研一体”,全力打造南京全域创新高地、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突破“转化”瓶颈。大力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新型研发机构是南京推动创新的“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建新研机构 409家,孵化引进科技企业近9000家。2020年高企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倍多,全市有独角兽企业15家,居全国第五。这两年,南京突出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聚焦主导产业创新需求,部署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八大产业链工作体系,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
在空间上,南京实施“硅巷”战略,即依托主城老校区、老厂区和传统街区,探索建设100多万平方米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城市硅巷”。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南京以市场主体推动创新,从人才、金融、政策保障、城市营商环境等方面多层次多领域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南京吸引3715名高层次创业人才,新增110多万名就业参保大学生,围绕产业链设立近60只产业基金,总规模逾千亿元。
探索符合城市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在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进,南京堪称标杆!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