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冬春空气质量管控方案出台 高排放企业限产4个月
冬春季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方案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
新华报业网讯 11月4日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冬春季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方案》。在雾霾高发、空气易出现污染的11月至2016年2月,南京将首次维持“一级防控”状态,采取包括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43家高排放企业限产15%,以及工地停工、人工增雨等措施。而在国家公祭日、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期间,防控将上升至二级,力保空气质量达标。
【PM2.5哪里来】
工业排放对南京污染“贡献”最多
细颗粒物,即PM2.5,因为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认为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2012年,中国开始对空气中的PM2.5浓度实时监测,并实时公布监测数据。
南京空气中的PM2.5有三大来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工地作业。2015年4月,南京市环保局发布南京市PM2.5源解析结果,弄清楚了各项污染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权重数据。其中工业累计贡献率达到46.40%,位居首位;机动车尾气居次,为24.60%;扬尘第三,为14.10%。
冬春颗粒物难扩散,空气易污染
南京针对冬春季出台管控方案,是因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是“雾霾天”或空气出现污染、重污染情况的高发时间段。一旦温度、湿度、风速和天气现象趋于较长时间稳定,扩散条件就会变差。比如南京的冬天较冷,热气流微弱,空气对流不强,湿度低,降雨也少得多,PM2.5等颗粒物更容易漂浮于空中。
我们来看近2年的统计数据,2013年,南京全年一共有163天出现空气污染,其中出现在9月至次年2月的有105天,而重污染(AQI指数超过200,五级)更是有30天;2014年总污染天数175天,相对应的数据为56天和3天。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各项管控措施的实施,冬春季空气污染情况有所缓解,但仍占全年污染天的相当比重。
【此时减排是第一要务】
首次提出高排放企业“季节性限产”
《南京市冬春季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接下来4个月里的空气质量状况,要求实施“一级防控措施”。这就意味着,南京首次提出高排放的企业采取“季节性”限产:在今年11月到2016年2月,无论当天或未来几天空气质量如何,企业一律限产——产量降低,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以减少污染排放。《方案》中“一级防控措施”包括:钢铁、石化等重点企业采取降低生产负荷、实施绩效管理、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确保达标排放;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公司、南钢、梅钢等重点石化、钢铁企业,水泥行业、铸造行业实施限产15%以上或冬春季节阶段性停产。如果企业不能稳定达标,将实施停产。
南京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级防控的限产企业共有43家,防控期间,由各区(园区)负责监管,每周向南京市环保局上报落实情况。“这种季节性、长时间的高排放企业限产措施,是第一次采用。”
此外,《方案》要求,在防控期间南京全市所有燃煤电力企业必须燃用含硫率低于0.6%的优质煤炭。“一般市民生活用买的煤含硫量在1%左右,2014年南京提出电力企业用煤含硫量是0.7%,而今年冬春防控期间,所用的再降0.1%,从能源清洁上也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