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益创投项目中期评估4家组织被罚"红牌"

26.12.2016  14:31

      评估不合格,终止合同——12月22日,南京市2016年公益创投项目中期评估结果出炉,4家社会组织被终止合同。合同被终止的主因是未按合同进度推进项目;机构负责人岗位变动,导致项目执行不力;项目存在明显不规范运作行为。

      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采购效率

      今年5月,南京民政系统市本级拿出800多万元采购金,首次委托第三方代理公司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公益创投涉及65个民政职能项目,其中37个为老、为小、助残、助困等非中心项目,还有28个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由于首次使用竞标采购制,规则变化,审核更严。

      项目竞标完成至今已有半年多,南京市民政部门采用第三方评估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发现不少问题。“如何让服务对象获得最大受益?10万元的项目有多少用到了困难群众身上?可以说,现在很多公益项目的效率还不算高。”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花菊香说,政府采购公益服务,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即政府的采购需求他们有没有能力接手。很多机构人员素质、服务水平、方案设计跟不上,不能满足采购方的需要,在项目运作、资金管理、财务报告上尚不规范。为让财政的钱真正买到有价值的产品,今后半年中期和全年结项评估都将非常严格,对运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越来越明确,不合格的直接“红牌”罚下,确保政府购买资金的效率。

      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项目化运营公益服务,社会组织还有很多课要补。像街道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有11类服务诉求,一些社会组织专业性弱,难以得到购买者和服务对象的认可。

      公益采购需求旺盛,门槛逐年提高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开始,不仅南京市民政本级出资购买社会服务,各区、街道、社区都在加入购买公益服务的“甲方”行列。今年南京财政三级购买服务资金近亿元;江宁区全年公益采购金300万元,仅东山街道就投入200万元。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投入逐年加大。省本级社区公益项目创投资金达到2000万元,今年首批省级民政类服务购买清单高达2.44亿元。

      随着政府对公益采购的需求日益旺盛,采购门槛也逐步提高。今年承接南京社会组织服务的资格史上最严,10万元以上项目要求社会组织成立两年以上,综合服务中心还要求有两名专职社工。

      “未来的公益服务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一个5万元的项目,可能有10个社会组织争抢。”南京市社工园相关负责人王琛说,现在的项目评估和监管还局限于看报表台账的层面,未来可能要开发一个数据平台,比如高温天、极寒天气养老项目现场有没有开空调,是否安排老人做不恰当活动……平台还将对接养老机构的实时监管摄像头,精准监控服务现场、服务频次、服务质量,防止弄虚作假、拿钱没办事。

      转型升级,从“粗放式”走向“标准化”

      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国胜告诉记者,目前该市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有3.1万家,注册的有1.1万多家,总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其数量虽然庞大,但普遍缺乏竞标经验、专业素养和项目运作、资金筹集等能力。今后,社会组织发展得从求量向求质发展,从宽松粗放式培育环境向标准化成长过渡。

      拥有29个专业社工的南京市益民社会服务中心,全年运营项目资金总额达350万元。该机构总干事白友涛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不仅拿到位于江宁谷里、六合陈桥、浦口沿江的3个街道综合服务大项目,还续签了48.5万元的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综合服务项目,机构常年派驻4名全科社工进驻尹西社区,开展青少年、老年、社区文化等专业化社工服务。“这是全南京第一例由社区拿出这么大笔资金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项目,我们将固化成功运作经验,形成标准加以复制。这也凸显一个趋势:社区服务专业化,倒逼社会组织转型升级。”

        “规范化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社会组织从创立到成长成熟需要磨练。大浪淘沙,能坚持下来的都将成为行业主力军。”花菊香认为,从长远看,要让公益购买持续下去,除了政府加大扶植培育力度,社会组织自身还要尽快练好内功。其间政府扶持不能断,顶层设计、采购流程和监督管理仍需逐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