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员干部"穿镣戴铐"受"酷刑" 体验先烈就义一刻

30.06.2016  13:40
在建党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南京市纪委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建党初期那段血与火的红色记忆。 李秀梅 摄 南京党员干部从最早一批党的忠诚卫士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自觉补足“精神之钙”。 李秀梅 摄

  中新网南京6月29日电 (记者 申冉 通讯员 翁宏业)昏暗的灯光,残破的泥墙,凶神恶煞的刽子手,正挥舞着鞭子,对绑在行刑架上的主人公狠狠地抽打……6月29日,在“七一”建党95周年纪念前夕,由南京大学生和党员干部共同编创并出演的《走近王荷波》体验剧,让基层党员干部“穿镣戴铐”受“酷刑”,亲身体验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就义一刻,引发数百名党员干部和社区民众的共鸣。

  在建党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南京市纪委监察局联合该市浦口区委区政府共同推出《走近王荷波》体验剧,引导该市党员干部重温建党初期那段血与火的红色记忆,从最早一批党的忠诚卫士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自觉补足“精神之钙”。

  据介绍,《走近王荷波》体验剧由三个经典片段组成,重现了革命先辈王荷波同志的一生:第一篇是领导工人运动;第二篇是创建浦口党小组,王荷波同志当选为组长;第三篇中,王荷波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用生命完美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以及对党的无限忠诚。

  该剧重点讲述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已经发展到5900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与其他革命同志一道,在中共五大上提出议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诞生,集中展现了王荷波和纪检战线的众多革命先驱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

  据介绍,该剧从编剧到主演,都是一群20来岁的年轻人。编剧梁辰美告诉记者,在创作该剧本过程中,因被王荷波的革命事迹及牺牲精神所深深打动,她曾几次落泪,难以下笔。

  “共产党员具有钢铁意志,但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梁美辰感叹道:“王荷波等革命先烈胸中自有一股热血,愿为信仰牺牲一切,但他们也有温情和柔情的一面,也有割舍不下的对子女对家人的爱,他们精神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为了大家的幸福,而不惜舍弃小我和个体的幸福乃至生命!

  王荷波的扮演者姚舜生于1993年,是南京艺术学院2012级影视表演系的学生,前不久刚刚从学校毕业。姚舜坦言,刚接到剧本的时候,他对王荷波这个历史人物并不是十分熟悉。为了演绎好这一英雄形象,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查阅了大量的王荷波生平资料,细细琢磨体会,慢慢对这一角色及其内在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王荷波是位纯洁和纯粹的革命先辈,令人不自觉地生发敬仰之情。”姚舜说,“每一次排演,内心都会深受感动和触动,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也是一次心灵之旅,是一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

  除了高校师生,这部剧中的“演员”还有两位来自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的社区干部。“以往都是在荧幕上看到革命先辈在狱中戴着镣铐,当自己‘穿镣戴铐’,甚至要接受各种‘酷刑’,我们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参演社区干部戴一飞感慨道。

  让普通干部民众都能参演、体验,也是这部话剧的一个创新尝试。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叶飞告诉记者,“体验剧重点突出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既有专业的话剧演员,也邀请普通干部民众出演,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共同还原王荷波在浦镇的岁月,进而实现‘人人都可参演,人人都可体验,人人都学王荷波’的初衷。

  “王荷波精神给我的启示是,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使命,主动扛起责任,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特别是在新时期,只要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精神,带着一份激情做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当天,在观看了《走近王荷波》体验剧以后,该市一名街道干部对记者说道。(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