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阵亡士兵墓首次被发现 两代村民默默守护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刻在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碑上的名言,纪念着苏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苏军官兵。在南京青龙山公墓内,两座刻着“新庄中国士兵”的墓碑,淹没在漫山遍野数万座公墓间。碑前的水泥盒中,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阵亡的两个无名中国士兵的遗骨。南京保卫战中国守军死伤惨烈,而这却是迄今唯一发现的中国阵亡将士墓。混乱危险的战场上,阵亡士兵遗体得以收殓安葬,背后是江宁淳化当地的村民两代人默默地守护。
【大学生发起调查】
可供定位仅有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无从知晓
今年7月,江宁区文广局组织南航金城学院和南审沁园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对全区抗战遗迹进行定位和寻访。担任指导的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卓然在多个民国遗存普查材料中发现,2010年区委党史办于青龙山公墓发现两座“新庄中国兵墓”。普查记录里概述称,江宁淳化新庄一带村民在1937年底收殓南京保卫战里阵亡中国士兵遗体就地安葬,2008年迁葬于青龙山公墓。
但是,中国兵墓背后更多的情况不详。“而且青龙山公墓规模而今比八年以前扩大几倍,已有5万个左右的墓碑,所有的资料可供定位的仅有一张照片。两座墓究竟位于墓区的位置,也不得而知。”胡卓然告诉记者,大家还找到了当年寻访的工作人员,由于2010年后再也没寻访过,也不了解现状。因此,志愿者们立即着手进行实地调查与寻访。
【亲历者后人口述】
“跑反”后回到村里,发现两个中国士兵倒在田里
在淳化街道淳化社区的协助下,志愿者们在新庄村找到了当年参与收殓中国士兵以及2008年迁葬遗骨的村民的后人。7月13日,这些亲历者的后人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他们所知“新庄中国兵墓”背后的故事。
今日宁静的淳化乡村,79年前是南京保卫战外围最惨烈的战场。“中国兵墓的情况,村里我父辈的人都知道。”今年77岁的冯光喜说,当时在日寇逼近淳化前,很多村民都躲到山中。他的父亲还不幸被日本兵抓住强征为民夫,所幸乘机逃脱。淳化一带的交战结束后,村民陆续回到家中,邻居易传荣一家,发现有两个中国士兵倒在自家的田里,已经断了气。
就葬在自己祖坟边,每年清明都要扫墓、烧纸
76岁的邵翠明是易传荣的儿媳妇,老伴易太发于2017年过世。邵翠明告诉记者,当时公公易传荣和村民将两人收殓,就埋葬在了易家自己祖坟的范围里。沦陷时期,村民不敢给中国士兵竖立墓碑,后来也就没有再立,但几乎每家都知道,这两个小土包,埋葬的是两个打日本战死的中国兵。大家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久而久之就称其为“新庄中国兵”。
从此之后的每一年清明,易家人在祭扫完自家祖坟之后,都会给这两个中国兵的坟墓祭扫、烧纸、拔草修整。易传荣去世后,易太发也接着祭扫,从来没间断过,直到2008年迁坟。
在邵翠明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了两名中国士兵原来的安葬地。由于迁坟距今已经10年,这处农田边的小山岗,已经布满了杂草。志愿者同样进行了定位、记录。
新庄村村民邵翠明。至今还保留部分遗骨,村民为两人迁坟、竖碑
2008年根据规划,新庄村原来各户村民的祖坟,统一迁往青龙山公墓,其中也包括两个中国士兵的坟墓。77岁的冯光喜参与了这次迁坟。
冯光喜告诉记者,当时挖开封土后,发现两人的遗骨还保存着,“有头骨、膀子骨、大腿骨,衣服什么的早就没有了。”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遗骨捡拾起来,装进大约40厘米见方的水泥盒子里,用车送到青龙山公墓,固定在墓位上封好。这一次,村民们专门制作了两块墓碑,刻上“新庄中国兵”5个字,以及“二〇〇八年四月廿六日迁”。
谈到村里两代人与中国士兵的故事,冯光喜没有长篇大论,只是重重地说出“打抗日战争的都是英雄”。
新庄村村民冯光喜。【志愿者义务保护】
在5万多个墓碑中找到了,还会定期来巡查、清扫
另一方面,在胡卓然的组织下,志愿者凭着一张照片,青龙山公墓里“大海捞针”式地寻找。来自南航金城学院的志愿者史华鹏告诉,7月5日那天到公墓时已经是傍晚,当时还下着小雨,天上阴云密布。他根据拍摄方向确定了墓碑在山的哪个位置,再根据照片确定了墓碑距离山顶的高度和周边环境。找到墓碑时,发现墓碑旁的树木和照片相比已经高了很多,墓碑上红色的字也被风吹雨淋得看不清了。志愿者们在沿途扎上彩色丝带,作为路标。
7月13日,记者来到青龙山公墓时看到,中国士兵墓已经由南审沁园书院志愿者清扫过了,墓碑上的字也新描了红。“后面我们还会来定期巡查、清扫。”志愿者王妍说。
目前位于青龙山公墓中的新庄中国兵墓。【抗战史专家呼吁】
这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南京保卫战阵亡士兵墓
在阅读查看了记者提供的寻访和亲历者口述记录后,《南京保卫战史》作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孙宅巍认为,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据我了解,这是仅有的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士兵的墓地,过去没有发现过,是首次、也是目前仅有的。”孙宅巍介绍,南京现存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所纪念的,是在南京保卫战结束、城市沦陷之后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而新庄中国士兵墓所安葬的是战斗中阵亡的中国士兵。“我研究了南京保卫战史,我觉得这两个中国士兵墓出现在江宁淳化地区不奇怪,因为这是双方在南京保卫战当中是一个重要的战场。”
中国士兵墓不应混杂在公墓中,要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孙宅巍认为,此次发现的中国士兵墓,可供今人凭吊,以传承和弘扬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坚韧不拔、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他同时建议,对于目前中国士兵墓的现场,应当进一步得改善。“我看到中国士兵墓,和其他的墓都混杂在一起了,我觉得这样不利于我们祭奠这些抗战的英烈,也不利于去宣传和传承爱国主义的精神,因此我们要把它造成一个爱国主义的基地来建设,需要给现有的一个墓地的地域、地点加以适当的调整和维修。”
【阅读延伸】
资料记载,1960年江宁淳化“新林”和“上庄”两个村合并,各取一个字取名叫“新庄”。而上庄村在南京保卫战战史记录中多次出现。
胡卓然介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陆军第五十一师于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中写道:“本师奉命保卫南京,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当以三零一团占领右由宋墅(含)经淳化镇迄上庄(不含)之线,左与66A(即第六十六军)切取联络。”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史编纂委员会编纂战史中,关于“南京保卫战”部分记述了1937年12月5日“第六十六军占领上庄、贾家村、欧家庄、汤水镇、东山之线”的情况。
“依据以上记录,可以推断在南京保卫战打响之初,上庄是在第五十一师左翼和第六十六军右翼阵地的交界处。”胡卓然说。
据《陆军第五十一师于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记录,12月7日“以一部约二百余人向上庄攻击,企图由左翼窜入,威胁淳化之侧背,对淳化正面则以炮火飞机竟日轰炸。”12月8日,侵华日军又以主力部队进攻上庄。“八日晨,敌由湖熟开到之生力部队约二千人,炮十余门,加入下王墅至淳化方面之战斗,同时以主力部队由上庄抄袭破口山,断我归路。”“战况之烈,炮火之密,前所未有。然我宋墅、淳化之守军,虽在硝烟弹雨中仍拼死撑持,与敌肉搏冲锋,杀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