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南京保卫战赛虹桥战场:守军团长阵亡遗体装木盆安葬

17.06.2015  13:13

龙虎网讯 “在南京保卫战中,赛虹桥发生过极其惨烈的战斗,牺牲的中国守军团长,其遗体只能装在木盆里草草安葬。”6月13日,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和3名小记者一起,在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孙宅巍研究员的带领下,寻访南京保卫战赛虹桥战场遗迹。

古桥成为血肉横飞的战场

如今的赛虹桥坐落在长虹路上,看上去并不起眼。桥北侧的“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古桥,拥有一段沧桑的历史。

赛虹桥,初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横卧在秦淮河一条分支水面上。相传明代巨富沈万三的儿媳妇用自己的私房钱造了这座桥。在时间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其公公出资修建的官方工程,因此叫做“赛公桥”。后来,人们又取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名句,改名为赛虹桥。

就是这么一座充满着诗意的古桥,在南京保卫战中却成为血肉横飞的战场。中国守军在这里毙伤了大量日军,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孙宅巍说。

日军在坦克飞机掩护下发起攻击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赛虹桥、光华门、紫金山都是战斗极为惨烈的地点。而守赛虹桥的,是中国守军74军第51师。“从12月10日开始,就有七八百名日军,沿着宁芜铁路攻击51师的左侧,赛虹桥战斗也随之打响。”孙宅巍说。

第51师以151旅302团以及305团一部,扼守赛虹桥至关帝庙以东一线。而进攻赛虹桥一线的日军部队,则是臭名昭著的日军第6师团23、45联队。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是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抗战胜利后作为乙级战犯在雨花台被处决。

第23、45联队的意图是沿南京西、南城墙内外,向下关方向平行攻击前进,因此,赛虹桥的中国守军是挡在日军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日军一定要攻下赛虹桥。“51师的士兵也是寸土不让,一定要守住赛虹桥阵地。

从12月12日开始,日军集中火炮猛烈轰击赛虹桥,在10余辆坦克、2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步兵向赛虹桥中国守军阵地发起攻击。中国守军302团在程智团长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反复冲杀,战况之惨烈,前所未有。

大批将士在赛虹桥殉国

孙宅巍介绍,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赛虹桥几次被日军占领,但每次均被中国军队夺回,一直到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赛虹桥上依然飘扬着中国的军旗。

大批将士在赛虹桥殉国,其中包括守桥的主将、302团的程智团长。”孙宅巍介绍,程智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级上将程潜的族侄,黄埔五期毕业生。在投入南京保卫战之前,程智已经在淞沪战场上率部苦战。赛虹桥战斗打响前,他更是明确表示:“此正是男儿报国之时,余决心以七尺之躯许国。

赛虹桥战斗中,程智始终在一线指挥战斗,他的右手3个指头被日军炮弹弹片划断,血流不止,他只是稍微包扎,又返回阵地继续战斗。12月12日,日军发起总攻,战斗中,程智的腹部被日军击中9弹,肠子被打断流出,壮烈牺牲。由于战事紧急,在附近指挥战斗的306团邱维达团长赶来,找了一个大木盆,装上程智的遗体,草草埋葬于赛虹桥旁。

孙宅巍说,抗战胜利以后,程智的战友回到南京,却再也没有在赛虹桥附近找到程智团长的遗体。

据档案记载,在赛虹桥战斗中,中国守军共毙敌5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10余挺,自身也付出了1600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于峰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