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过江隧道有望同步免费 方案已经上报省政府待批

14.10.2015  22:50

  新华报业网讯  纬三路隧道年内将竣工通车,长江五桥方案近期将上报国家发改委,公共自行车年内既定任务不变……今天,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作客龙虎网回答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时传递一系列利好消息。记者同时还从南京交通集团获悉,建设中的纬三路隧道与正在使用的纬七路隧道有望同步免费,市民一直担心的大桥封闭后夜间过江难问题也有了初步解决思路,待纬三路隧道通车后,将制定与纬七路隧道错时养护的方案,确保夜间有一条隧道向市民开放。

   纬三路隧道年内建成通车

   两条过江隧道有望同步免费

  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的过江通道——纬三路过江隧道内年即将通车,这对于家住桥北的居民来说是个重大利好。南京市交通局局长陈雷今日表示,纬三路过江隧道备受关注,在7月份这条隧道的两条盾构已经全部贯通了,目前正在进行是隧道内的装修和设备安装工程,两条隧道是采用是双管双层八车道的盾构施工方案,分南北两线穿越长江,南线接定淮门大街,北线接扬子江大道,项目正在进行后续工程,计划年内完成,年内能够竣工通车。

  隧道通车后是不是能立即免费?还有哪些通道一起免费?这些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大事。目前,南京城市过江通道免费方案已经上报省政府待批。而早在今年7月初,南京市交通局负责人就已提前披露了免费的思路——南京既有和未来建设的四桥和三桥之间,除四桥、三桥外的所有过江通道都考虑要免费。这张拟免费目录中,不仅包括了两条过江隧道,还包括长江二桥和待建的长江五桥。相关人士今日对记者说,除了长江二桥还需要完成回购才能实施免费外,近在眼前的过江通道就是既有的纬七路过江隧道和年底要通车的纬三路过江隧道,这两条隧道也有望同步免费。因为,如果不同时免费,只会造成一条隧道堵成粥,另一条隧道无人走,造成过江更加拥堵的局面。待长江大桥封闭维修后,纬三路和纬七路两条过江隧道将成为南京人过江的最主要选择。

   大桥封闭后夜间过江怎么办?

   两条隧道有望夜间轮流开放

  纬三路隧道通车后,南京长江大桥的封闭大修也就近在眼前。南京市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待大桥封闭后,夜间需要预留一个离主城较近的过江通道,二桥、三桥和四桥都太远,只能从纬三路隧道和纬七路隧道上想办法。交通集团目前的设想是,待纬三路隧道通车后,将两条隧道的养护错时进行,保证24小时总有一条隧道是开通的,方便市民夜间过江。

  负责人介绍,隧道对夜间养护都有强制规范要求,以纬七路过江隧道为例,每个月都要整个养护一遍,而这些项目分解到每天夜里都有一部分,目前纬七路隧道夜间封闭4小时已经是将养护工作压缩到了最短的时间。隧道的养护并不是封闭一股道就可以完成的,作业要左右上下进行,如果一股道在养护,另一股道行车,实际非常危险。国内也有城市如上海有24小时隧道,当地就是采取了养护的同时留一股车道用于行车的办法,但是每年都会发生事故。因此,两条隧道错时养护,夜间轮流开放是一个比较可性的选择。不过,目前纬三路隧道还在中交集团代建阶段,南京交通集团对纬三路隧道结构、养护要求、技术特点一无所知,设想的轮流夜间开放的方案还需要等纬三路隧道完成回购,移交给交通集团后进行充分论证,此后也还需要报请南京市政府批准。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江北新区刚刚获批,许多基础设施尤其是医疗资源还集中在江南,夜间过江不仅是普通市民的需求,对于一些应急情况更是不可避免。从去年6月下旬起,纬七路过江隧道开辟了一条夜间应急通道,隧道站区在后半夜会留有一个值班室,一旦110、120车辆有紧急任务要从隧道过江,会提前给隧道监控室打电话,监控室会通知养护人员提前避让。如果是普通市民有紧急情况要过江,也可以在站区找到亮灯的值班室,请值班人员与监控室联系,待养护人员准备好后,会有专人在隧道内用荧光棒指挥车辆安全通过。自去年6月底至今,纬七路过江隧道夜间应急通道已经使用了52次,平均每个月就有3次左右。

   长江五桥方案将上报国家发改委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将移交地方

  陈雷今日还在回应网友提问时披露了南京长江五桥的最新进展。她介绍,目前五桥已经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通航影响评价等21项专题研究,工可报告已经编制完成。国庆前,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组织了专家审查会,目前根据专家审查会的意见正在进行修改,近期就可以通过省政府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在国家发改委批准以后,立即启动进行项目建设。当前正在开展一些前期工作,包括在江北要设置一个大型的施工准备场地,浦口区已经正在进行场地的平整,整个工程将于十三五内建成。

  据悉,长江五桥起于浦口宁合高速五里桥互通立交,向东跨越长江,经江心洲,终于油坊桥互通西,已敲定采用“南隧北桥”的设计方案,与已经通车纬七路隧道正好相反。长江五桥功能定位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主线80km/h,匝道40km/h,双向六车道,未来也有望向市民免费开放。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石小磊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