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棵民国梧桐枯死?非民国老树 未完全枯死
“有一种树,看到了,就想起了一座城。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梧桐树,在南京人的城市记忆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人对梧桐有着骨子里的偏爱。24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中山北路原江南水师学堂对面、江苏石油大厦的楼下,有两棵较大的梧桐树突然死亡了。“这可能是民国时期栽下的,距今怕是有90年呢。”市民为这两株老梧桐的现状忧心忡忡。
南京人对梧桐的感情很特殊,既爱它的枝繁叶茂遮阴效果好,又恼它每到春季下起的“毛毛雨”,但更多的还是关切。昨天一位热心市民忧心忡忡地向本报反映,中山北路原下关一段,有两棵长势茂盛的梧桐最近枯死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关心一下。
市民告诉记者,这两棵大梧桐树位于江南水师学堂对面、江苏石油大厦的楼下,作为行道树,它们原本和旁边的同类树一样,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概一个月前,它们的树叶全部发黄、发枯,看上去已经死掉了。
记者看到,市民提及的那两棵梧桐,在中山北路一段的确很是显眼,粗壮的树干、撑起的遒劲枝干,不难看出之前这树木的长势何等旺盛。这两棵树木并排,根部有一个小小的正方形土坛,四周全是沥青路面和路牙。凑近看,两棵梧桐树的树枝主干都有不同程度的枯损,有的甚至已经出现大面积空洞。与旁边同为行道树的大批梧桐比起来,这两棵枯黄的梧桐,显得格外惹人心疼。
市民告诉记者,更让他感到惋惜的是,中山北路上的这些树,都是当年国民政府为了运送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到中山陵修建“中山大道”时栽种的,“民国老树若是枯死真挺可惜的。”
有关部门回应还未完全枯死正救护
这两棵树木情况究竟如何?还有希望茂盛如初吗?真的是两株民国老树吗?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鼓楼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希望为关心两株梧桐老树的市民解答这些疑惑。该处绿化科科长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两周前就发现这两株树有枯萎的态势,不过并未像市民所说的那样已枯死,还有“康复”的可能,所以已在第一时间走流程,向市园林局递交行政许可,等待修剪审批。
绿化科科长表示,一旦审批通过,工作人员就将着手为这两株梧桐实施“救护”措施。“这两棵树其实没有枯死,主干没有问题,还是活的,只是树木上部树冠、树枝都有不同程度的枯萎。”绿化科科长告诉记者,这两株树的病害程度确实比较严重,工作人员会尽全力展开救护,如果救活,以后会加强对其的养护管理。
并不是民国老树,树龄30-40年
对于市民提及的这两株树是民国老树,绿化科科长回应,这其实是个“误会”。他告诉记者,现在南京很多的梧桐行道树,都是在解放后补植的,真正民国时留下的老树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山陵景区,作为市区行道树留下的并不多。
对于这两株梧桐树的树龄,工作人员推测在30-40年。“这两株梧桐的胸径在50厘米左右,而一般百年老树的胸径在60-70厘米。”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这两株梧桐的树龄不算特别老,但原本长势很好,和旁边的树木相比,的确显得很魁梧。工作人员言语中也透露出对这两株梧桐的惋惜,表示将全力救护。
对于两株梧桐枯萎的原因,工作人员表示,不排除人为因素,可能是周围建筑内排出的有毒气体或液体对树木造成了影响。但工作人员强调,这仅是推测,具体原因可能是多重的,很难确定,因为树木生长情况和雨水、阳光、土壤、环境等都有莫大关系。
南京民国树现状如何?
长势总体都还不错
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树,“法国梧桐”的浪漫名字也随着南京行道树栽种的历史而流传开来。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时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刘纪文主持修建了一条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的迎榇大道,在沿途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等地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称其为法国梧桐),成就了如今中山路等街道绿荫蔽日、连绵不断的梧桐盛景,为南京留下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昨天,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山陵园内可确定为民国时期栽下的梧桐,共有765棵,分布在卫桥—陵园大道—博爱广场沿线3公里多的道路上。
年近九旬,这些老树现状还好吗?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这些民国梧桐还未发生死亡现象,长势总体都还不错。为了保障“民国树”的健康生长,负责人表示,首先会定期对这些梧桐进行修剪,一方面防止枯死树枝掉落砸伤游人,一方面也防止枯死树枝的病害影响到树木主干;其次园区会在春季集中喷洒药物,处理树木病害,并为这些树木的“伤口”涂抹“药膏”,最后工作人员还会对虫蛀的树洞进行加固填充等防腐处理。
梧桐可以活多久?
仅相当于“中青年”,最老能活千年
民国时期栽种的那一批梧桐树,格外让南京市民牵挂。步入90岁高龄的它们,是否也进入衰老期了呢?长势会不会愈发趋向颓态?
江南时报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业专家汤庚国。汤庚国首先向记者说明一个误区,树和人不一样,90岁对于树木来说,算不上“老”,相当于人的“中青年”时期,最老的梧桐能活上千年。
对于梧桐的寿命,汤庚国介绍,这与树木所在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同是梧桐,行道树的寿命就比景区内的短很多。汤庚国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建设改造,很多道路都进行了修整,混凝土越来越多,树木都被嵌在不透气的混凝土里,雨水冲淋都很难渗透进土壤内,所以作为行道树,树龄一般都不会特别长,梧桐树也一样。
不过汤庚国也提到,随着政府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现在很多道路,尤其行道树旁的道路建设,都采用了透水材质,保证了透气性,能让树木更好地吸收水分,从而保证树木长势,延长行道树寿命。
链接>>>
南京街道为何广种梧桐?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29年,由孙中山之子孙科牵头制订的“首都计划”公布, “计划”提出:“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吾国美术之优点”作为规划的指导方针,宏观上采纳欧美规划模式,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全城布局以“同心圆四面平均展开,形成渐圆之势”,令整个城市均衡发展。
“首都计划”实施的短短几年时间,南京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往日荒芜景象。1929年6月,孙中山灵枢移回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之际,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园林之城”已初露端倪:从孙中山灵枢经过的码头开始,经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东郊,直到位于紫金山顶的中山陵,一万多株梧桐已悄然植好,绿叶如盖,好似为孙中山先生“护灵”。这些梧桐有上海法租界工部局赠送的1500株,还有据说是宋庆龄以每株一块大洋的价钱购得的。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