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单独二孩出生不足千人 生二孩难在哪?
中国江苏网4月22日讯 去年3月底,江苏省“单独二孩”新政策启动。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整整一年中,我市申领“二孩”生育证的城市单独家庭有3423例,生育二孩959人,与前期预测相距甚远。
“单独二孩”政策落地之前,民间期待政策出炉的呼声很高,为何落地后反而遇冷?
实际出生不足千人
市卫计委李向阳处长介绍,“单独二孩”政策落地之初,我市曾进行过预测,预计平均每年“单独二孩”申请量将达5000例,但实际申请数字只有3423例,二孩生育数字尚不足千人,只达到了预期的6成左右。
哪些人想要生二孩?从地区来看,考虑到城镇化程度、人口基数等因素,崇川区以申请1151例高居榜首;从年龄结构来看,女方25岁至36岁的占了70%以上,超过36岁的只有437人,占不到三成;从时间上来看,去年4月是申请高峰,共471对夫妇提交了申请,此后便呈下降趋势,目前平均每月近300对夫妇申请。
李向阳说,“单独二孩”酝酿数年,政策落地之前便有舆论造势,很多想要二孩的夫妇在政策一落地便申请了许可证,甚至还有“抢怀”等政策的。后期很多人虽然申请,但仍在犹豫要不要生。
生不生,物质基础是前提
30岁的张兰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大女儿已经6岁。考虑到一个孩子未来养老任务过重,夫妻俩一直想要“二侯”,可惜不符合政策。去年3月“单独二孩”政策启动后,夫妻俩喜出望外,并于去年10月成功怀孕,“现在年轻带孩子不费力,老大也快上小学了,是最适合生老二的时候。”
36岁的陈叶和丈夫也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有了儿子之后一直希望再生一个女儿,“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他们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一是觉得年龄大了,身体状况不是那么理想;生孩子不是添双筷子的事儿,他们希望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不想因为生老二会给现在的生活打折扣。“我们家是一个两室一厅,再生个孩子,势必还要换更大的房子,以后孩子的教育、医疗、抚养费等等都不是小数字。”陈叶说,双方父母年事已高,他们不想增加老人带孩子的负担。
很多受访者表示,“单独二孩”不仅仅是一个小家的事,单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人力成本、生育风险都需要考虑,以后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社会资源也必须纳入考量。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后形成的优生优育观念,也使得父母更看重生育培养孩子的质量而非数量。
业内人士表示,人们虽然对“单独二孩”有所期待、但又十分纠结的心态并不奇怪,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做前提,年轻一代选择不生育二胎也是出于理性考虑。
生二孩,别忘了孕前评估
不少夫妻不想要二孩,身体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副主任吴卓介绍,所有夫妇在准备怀孕前都应到医院进行孕前检查,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有过不良孕产史的女性尤其不可忽略。
据了解,市妇幼保健院去年一年接生了8000多个宝宝,占市区新生儿总数的50%,而进行孕前检查的每年不足400人。
很多妈妈认为自己第一胎孩子比较健康,随时可以生二孩,实际并非如此。吴卓介绍,到市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进行二孩咨询的市民中,35岁至40岁的占了近八成。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有变化,有可能导致胚胎停育等情况;第一胎剖宫产的疤痕子宫产妇,有可能导致子宫破裂等;35岁以上产妇胎儿出生畸形概率也会增加,需进行内分泌、染色体等检查;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患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等发病率都会明显增加,需进行孕前风险评估。此外,有过胚胎停育、早产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在准备怀孕前更应进行系统检查。
记者 袁晓婕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