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永岳:养老服务业人才建设须破三大瓶颈
6月12日,《就业蓝皮书: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北京发布,这份以28.9万名2016届大学毕业生为样本的调查显示,当年就业率最高的是护理学类专业,就业率达95.4%,比最低的法学类(86.1%)高出了9.3个百分点。
而于6月10日至11日在杭州举行的“养老·人才·健康”高峰论坛上,有专家则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杭州师范大学老年护理大专班已有三届毕业生,每年招生维持在30人左右,今年因为种种原因,只有20余人毕业。
“一面是旺盛的社会需求,一面是学生‘三心二意’;很多人宁可抱着‘高大上’的专业‘毕业即失业’,也不大愿意报考工作好找但是被人感觉是‘伺候人’的护理专业——两则新闻放在一起看,反映出目前养老服务业人才建设的窘境!”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的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医养结合分会会长、绿康医养集团董事长卓永岳不无感慨地说道。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医养结合分会会长、绿康医养集团董事长卓永岳应邀在“养老·人才·健康”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三大瓶颈制约人力资源提升
今年年初,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现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其中只有4万多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数字离民政部《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要实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达600万人”的目标还存在巨大差距。
“养老护理人员缺乏只是制约整个行业人才建设的其中一方面。”卓永岳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至少有三大瓶颈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人力资源提升:
首先是综合型管理人才匮乏,也就是俗称的“院长难招”——
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刚需人群,他们需要的是包括生活照料、基本医疗、老年康复、康复护理、心理慰藉、舒缓疗护、健康促进、老化预防等在内的专业服务体系,而要提供这样的整体服务,需要服务机构具备规范、专业的医、养、护、康整合能力。
所以一个优秀的养老机构负责人,不一定需要是一个专科领域的学术权威(即“一把刀”),但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对社会企业运营管理、健康管理学、康复治疗学、老年社会工作学、老年护理学、老年人保健与营养、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生命伦理学等相关学科都具备一定的基础。
近年来崛起的诸多养老服务机构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等各种方式产生了不少优秀的院长级人才,但是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第二是护理员队伍普遍存在着“三高三低三化”的现象,护理员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三高”是指平均年龄高、劳动强度高、流动性高;“三低”即养老护理员的学历层次低、社会地位低、收入低。“三高三低”又直接导致了“三化”,就是服务人员外地化、服务工作粗放化、服务内容随意化。
“三高三低三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目前看来,这种现象的扭转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体现在学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成本,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影响的是老年人的福祉。
第三则是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职业规划的困惑——
近年来,不少中青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看到了养老服务业巨大的发展前景、也受到发展势头良好、求贤若渴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吸引,纷纷加盟养老事业。这其中既包括院长、护理员,也包括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护士、社工等。
但是不可否认,到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或多或少还是会存在心理落差。以医生为例,在三甲医院特别是知名的公立医院,他会觉得自己的职业前景是有奔头的,到了养老服务机构,这种职业前景的期望值似乎会缩水。
这个现象的本质在于社会观念对养老服务业存在的偏见,总觉得这是一项“伺候人”的工作。可以说,对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歧视也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一大障碍。
以“拱卒”精神推动人才建设
“纵使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我很欣赏这句话,因为推动养老服务业人才建设就需要有一种‘过河卒子’的精神!”卓永岳这样表示。
他认为需要从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行业性的人才引导基金等多个方面入手来补短板、促发展。
首先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像当年大力推动“尊师重教”那样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养老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同时全方位地出台鼓励政策,包括对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的大中专毕业生切实给予奖励补助、对养老护理员实施补助,对于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大城市落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申请、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希望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养老服务业也能形成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在内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招生难”的问题,建议像当年鼓励报考师范类专业那样,免除学费、优先考虑奖学金助学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训——德国、日本等国家有值得借鉴的例子,譬如德国法律规定,私立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学校,在自主成功运营3年以上之后,其教师和外聘教师工资的93%,将由州政府的大众教育部门承担。
国内目前各种“政府引导基金”层出不穷,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养老服务业的人才引导基金,针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培训等提供帮助。譬如德国养老服务业行业建立了“资金池模式”,就是养老服务企业根据自己员工的数量向一个公共账号缴纳一定数额的培训基金,当企业送学员培训时,可以从资金池中寻求相应的补助,企业送去培训的人员越多,其补助也越多。
“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说,如果哪一天教小学的多是本科生、教中学的多是研究生,就说明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了。3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已经得到了印证。相比之下,公立医院里现在动不动都是硕士生、博士生,而养老机构本科生、高职生比例都还不高,如果听之任之,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是很难提升的!”卓永岳这样强调。
绿康医养集团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