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奋力前行

25.11.2016  20:04
 

—— 代表畅谈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盛会关注

22日上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出席大会的800多名党代表走出会场,信心满怀赶回各自工作岗位。

一个共同的目标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步伐——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而努力奋斗。

新目标,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党代会报告鲜明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江苏未来5年发展的总目标。“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发展取向,抓住江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目标赋予新使命,新蓝图激发新动力。

“‘聚力创新’的新要求,为企业‘十三五’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江苏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王连春表示,集团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汽车主业做大做强,确保“十三五”期间投入28款新车型,到2020年实现销售额1500亿元。发展新兴产业,在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产业、现代金融、“互联网+”等方面谋求突破,加快培育和催生发展新动能。

在射阳县委书记戴荣江看来,让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是射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射阳将把产业培植作为富民的重要支撑,重点发展特色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打造鹤乡菊海、观光牧场等示范园区,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将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从住房条件改善看,城镇低收入人群和农村贫困户是短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顾小平说,我省将继续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70万户现有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和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有望帮助200万以上住房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

新机遇,打开发展崭新天地

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宁镇扬一体化、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充分体现省委的高瞻远瞩,也为各地发展带来崭新机遇。

重融合、创特色,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是省委为苏中地区发展作出的定位。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泰州将在高位融入、错位融入、进位融入中提高开放度、扩大影响力、塑造竞争力。聚焦聚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深入抓好医药、港口、文化、生态“四个名城”建设,把泰州打造成长三角独具特色优势的高端产业集聚地、生态优美水天堂。

苏北地区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省委的这一要求,在灌云县委书记左军看来,既是生态资源约束的倒逼,又是转型发展的更大机遇。灌云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引进和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生态园区创建,全面推进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代会报告中的这句话令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备感振奋。他表示,学校将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养老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江苏从中医药大省迈向中医药强省,为“健康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探索创新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办好全国第一家整合医学学院,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中医药人才,更好地为全民健康服务。

敢担当,奋勇书写“江苏篇章

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江苏共产党人重任在肩、责无旁贷。”美好蓝图绘就,激励着全省党员勇负责、敢担当,以更加务实的行动书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邢春宁表示,全省工会系统将扎实开展“建功十三五、建设新江苏”主题劳动竞赛,坚持每年组织省十大重点工程示范性劳动竞赛,新建百个省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千家企业创新升级、节能减排竞赛,引导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江苏精神。同时,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权益和服务职工职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拓展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确保全省职工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被党代会报告中“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所鼓舞,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府苑派出所所长唐明清急切赶回他所在的社区。“群众看党员,不光看我们如何说,更要看我们怎么做。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用朴实的情怀服务群众,把该做的每件事做好。”他准备在辖区推广社区广播,在派出所建广播站,通报好人好事和治安案件,让“好人有人夸,好事有人评,坏事有人点”,对社会风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做了多年“雷锋车”车手的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党支部副书记权太琦,如今还承担着车站的管理工作。她觉得,可以深入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提升车站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比如,举行站务技能培训,拓展服务内容,加快实行自助售票和电子客票;推进“两微”服务,推出可定制的班线客车,用与时俱进的服务,进一步擦亮“雷锋车组”这张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片。

本报记者 任松筠

2016年11月23日《新华日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