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追忆:来华支援印度医生成长为中共党员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1938年9月,由5位印度医生组成的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其中,28岁的柯棣华从重庆到延安,再到晋察冀抗日前线,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战斗,在中国战场上成为一名中共党员。32岁那年,他长眠于中国河北。
印度柯棣华纪念委员会副主席加德夫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对新华社记者说,柯棣华已成为中印友谊的象征。
柯棣华纪念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核心成员7人,靠成员自己筹钱运作。这些成员都是理念相似的人,他们爱中国,同情中国曾经的抗争,因为这是正直的事业。
加德夫介绍说,关于柯棣华,留下的资料有三种形式。一是柯棣华家庭成员与柯棣华的来往书信,这是柯棣华家人眼中的柯棣华;二是由宝莱坞创始人、电影导演兼主演桑特兰姆拍摄的电影《柯棣华大夫永垂不朽》;三是存在不同程度破损、但是通过影印等现代技术得以保存的一些关于柯棣华的文献和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记录,包括柯棣华上学的记录,如他在医学院学习的证明,以及柯棣华的个人日记。
加德夫说,许多印度老一辈人对柯棣华非常了解,因为他们许多人看过《柯棣华大夫永垂不朽》。这部电影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拍摄手段,影片大获成功。而印度年轻人知道柯棣华主要是通过印度教科书上所讲述的柯棣华故事、媒体的报道以及在印度各地举行的与柯棣华有关的纪念活动。
据加德夫介绍,目前在印度,与柯棣华以及援华医疗队有关的纪念组织至少有4个。这些组织分布于孟买、加尔各答等地,基本都是独立运作。
加德夫说,他个人迄今最为自豪的是2010年柯棣华百年诞辰时在孟买大学举行的纪念活动,当时有400名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是让更多印度年轻人了解柯棣华那个时代的中国和印度。那时,中国正在进行抗日战争,而印度还没有独立,两个国家当时都不算强大,但两国之间关系友好。
加德夫说,柯棣华援华出于纯粹的人性和人道主义,这对于年轻人理解中印关系很重要。柯棣华的精神是种子,从中能长出参天大树。柯棣华纪念委员会未来将继续在年轻人中传播柯棣华的故事,因为年轻人很重要,他们代表未来。(记者佘勇刚、唐璐)
原标题:抗战追忆:来华支援印度医生成长为中共党员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