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忆“华侨机工”:通过他们意识到爱国概念

08.07.2015  20:07

  图为李民生老人根据记忆绘画滇缅公路运输线路。孙亭文摄

  图为李民生老人根据记忆绘画的滇缅公路运输线路图。孙亭文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8日电题:抗战老兵忆“华侨机工”:通过他们我真正意识到爱国概念

  作者孙亭文张咏梅

  8日,抗战老兵李民生郑重写下三个名字:“焦谷、李天云、李伟民”,以及滇缅公路上的仰光、曼德勒、腊戌、八莫、南坎、腾冲、遮放、龙陵、惠通桥……这些人名和地方在他的记忆中,已经安放70多年。

  生活在乌鲁木齐的李民生今年96岁,8日,他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我用望远镜看见,有三个驾驶员死了,一个是叫焦谷、一个叫李天云、一个叫李伟民,被日本人的机枪扫射死的。

  他向记者描述的战役发生在惠通桥。李民生曾是名为“华侨先锋大队”九中队的队长,在1938年至1942年的4年多里,在滇缅公路与“南侨机工”并肩奋战,运输援华物资。

  “我18岁开始当兵,在学校里面受了爱国教育,但很幼稚,究竟怎么爱国,为什么要爱国,真正体会到这一概念,是通过华侨的(行动)。”李民生如是说。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被日本人占领后,仰光就变成了前线,我们就抢运物资,车不能停,人要轮换着开车。南洋华侨们可遭罪了,但他们坚持运输援华物资。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抗战全面爆发后,受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感召,3200余名华侨从东南亚各国回到中国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

  1938年,上海沦陷后参军的李民生,被派遣到昆明西南运输处,率领回祖(籍)国参加抗日的南洋华侨技术工人,到滇西重镇遮放,接收由陈嘉庚等人捐送的载重汽车。之后,他和“华侨机工”战友们奔波在滇缅公路上,为中国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仰光到遮放,一路地势崎岖、环境险恶;茂林中的瘴气弥漫、潮湿闷热,又有蚊虫叮咬,疟疾等疾病困扰,“南侨机工”们忍受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南侨机工”为他补上了爱国这堂课,“和南洋华侨4年多的日子里,受到的教育,一生都受到影响。

  “(我们队的)华侨没有一个年轻的,都40多岁。大部分人都差不多跟我父亲一样年纪,我那时候才20多岁。但他们非常尊重我,工作上服从我的调配,可以说我们4年多时间里,在一起就像亲人一样,这不是一天可以培养出来的(感情)。”

  在老人记忆中,1942年4月底至5月初,日军大肆进攻缅甸,存放在仰光的大批援华物资无法再运往中国。4月底,他率领的华侨机工,驾驶着60多辆车,运送的多是大炮和飞机零配件等,从缅甸赶往中国。在到惠通桥的时候,在他的车前只有10辆左右的车通过,他的车后,很多车辆和华侨机工被日本军人炸毁和杀害。

  “我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焦谷、李天云、李伟民他们三人是被机枪扫射死的,还有更多的人看不到怎么死的,人很多,还有很多华侨跳江而死。我们80多人,只回来了20多人。

  李民生说,当时并不知自己率领的华侨,是最后从仰光运送物资的车队。后来到了云南保山,才听战友说起。他正在写回忆录,其名字就叫《最后的一次抢运》。

  当老人再回忆起那段铁血岁月,那段令人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年月,“看到他们死去,当时我就忍不住哭了,到现在我提起来心里就难受。当时看的我浑身发抖,那简直是……唉……不说了。”老人依旧悲痛难掩!

  李民生老人还说,日本右翼现在不承认二战时的侵略罪责,“事实不容许歪曲。”(完)

  原标题:抗战老兵忆“华侨机工”:通过他们意识到爱国概念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