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华”两会茶座①|医养结合,让老人养老更安心
开栏的话
你好!欢迎光临!两会开始,茶座开张。在这里,“新小华”每天邀一位代表或委员来跟我们茶叙,说成长故事,聊奋斗愿景。让我们围桌而坐,茶正香,花正开,江苏发展的故事正精彩……
新小华:今天来到我们茶座的是省政协委员、镇江九久老年康复中心院长刘彤。刘大姐四十出头时,辞去企业高管职位,回到老家镇江创办养老院,到现在已经快10年了。请问刘大姐,当初,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作出这个决定呢?
刘彤:我是因为母亲生病的缘故踏进养老业的。2007年,我母亲患了小脑萎缩,最初是走路不稳、容易摔跤,后来病情越发严重。到2009年3月,她因为严重的肺部感染手术抢救,术后虽然意识清醒,但气管切开无法讲话,进食全靠鼻饲,而且随时要吸痰防止窒息。我们请了3位阿姨,在医院里三班倒照顾母亲。
那时,我父亲也癌症手术不久,还处于化疗期,家里也请了保姆。但是,就算请了4个帮手,我们三兄妹还是忙得团团转。有时阿姨们彼此闹矛盾、不肯干了,我就觉得特别无助。我开始在南京、镇江两地找养老院,对比发现南京的养老院条件好,但一床难求。镇江倒是有床位,但软件硬件都达不到要求。作为母亲唯一的女儿,正是需要我尽孝时,我决心辞职,自己办一家养老院,照顾母亲,也帮助像我妈妈那样的老人。
新小华:真是孝心感人,勇气可嘉。但您没有养老院方面的工作经验,创办过程顺利吗?
刘彤:一波三折、一言难尽。一开始我跟母亲住的那家医院谈合作,因为她离不开医疗设施,所以我想办的养老院要有一定的医疗能力。但经过半年多商谈,功败垂成。我决定退而求其次,先办一家普通养老院。我招了4个人,租了两层楼,2010年10月16日,养老院开业,当时规模很小,一共60多张床位。
新小华:母亲住进您开办的养老院吗?
刘彤:就在开业的那个月底,我把妈妈接了过来。她上午10点多住进我的养老院,到下午3点多,她就用手敲床要回医院。我这里没有医生护士,她心里害怕。我只好又把妈妈送回医院,直到她2012年6月去世,她都没离开过医院。
虽然母亲只在我这里住了半天,但我有了自己的养老院,可以派院里最好的阿姨去照顾她,再不用担心阿姨突然撂挑子。
最早住进我养老院的是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老爷爷是帕金森晚期,老奶奶中过风,脾气古怪难伺候。他们在我那住了两年多,直到最后生病插管了才搬走。
我的养老院开始也就入住十几位老人,开业两年后才实现收支平衡。2013年后,入住率开始大幅提高,我才算是“瞎子磨刀看见亮”了。后来,我把养老院搬了地方,扩大规模,改善设施。现在,“九久”已是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我也成为镇江养老事业发展的见证人。
新小华:“九久”现在多大规模?接收多少老人?有医生入驻吗?
刘彤:养老院现有20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80多岁,年纪最大的104岁。这些老人80%以上失能失智,只有20%能半自理,没有一位是能完全自理的。
办养老院,医养结合特别重要,老年人难免有病痛,看见白大褂在,他们才安心。“九久”在镇江养老院中开“医养结合”的先河,这是我的执念。感谢镇江有关部门的支持,现在我们和社区医院合作,由医院派驻7名医护人员,负责老人的病前预防、康复训练、调药换药等。
去年12月,镇江市政府办转发市卫计委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打破障碍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并在医保定点等方面提供便利。我们这里派驻的医护人员还有望增加。
新小华:您这次的提案也与养老有关吧?
刘彤:是的。江苏老龄化程度高,60周岁以上人口有1756万,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我为了扩建“九久”,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这几年一直以养老院为家,我的心愿就是让老年人过上有温度、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刘玉琴
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