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全国21%“千人计划”人才在中关村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关村的企业总收入预计将超过4万亿元,这比2010年翻了一番。“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各项发展取得显著成果,这里聚集了全国21%的“千人计划”人才,创新型企业数量剧增,而从去年开始,中关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果,在河北和天津设立的分公司数量分别达到了1064家和418家。新京报记者 吴为
1 创新发展
中关村总收入占全国高新区的1/7
五年来,中关村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010年的1413家增至2014年的2556家,涌现出小米、滴滴快的、美团网等一批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据介绍,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从2010年的1.59万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60万亿元。
“2015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预计企业总收入将超过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按预计收入,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2%。”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中关村还试点了多项改革措施便于企业发展,国家工商总局在中关村率先开展19项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工商登记流程,支持设立创业孵化集聚区,为创业者提供便利。
2010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在北京GDP占比18.5%,中关村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9%。2014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4954亿元,在北京GDP占比达23.2%,中关村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7%。
数据显示,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亿元收入所需从业人员56人,亿元增加值需要从业人员405人,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和1/4。从全国来看,中关村示范区的总收入约占全国高新区总收入的1/7。
2 创新创业
创业大街日均孵化4.9家企业
在中组部指导下,中关村为领军人才搭建事业平台,聚集了大批全球创新创业精英。“千人计划”顶尖人才王晓东院士领衔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创新科技经费的支持方式和使用方式,吸引30多名中青年海外科学家回国,建成了28个实验室,其中4人入选了“千人计划”。
中关村发布实施《中关村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工程》,加快聚集高端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截至2015年底,中关村聚集“千人计划”人才1091人,占全市82%,占全国21%;“海聚工程”424人,占北京地区70%。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在过去两年,中关村高校院所和企业就有近百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主导或参与了透明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研究和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多项国家战略高技术工程项目。
2014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总收入26597.4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的73.8%,2011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26.5%。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健康、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增长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占总收入比重保持在60%以上。
此外,中关村设立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进驻创业服务机构40余家,已孵化创业项目600个,日均孵化4.9家企业,每家平均融资500万元。每年新创办并有实际经营活动的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3000多家,猛增到2014年的1.3万家,2015年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万家。
3 协同发展
中关村在津冀设上千家分公司
2014年以来,中关村积极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优化创新资源空间布局,引导一区多园差异化、高端化、协同化发展。同时聚焦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合作区域,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中关村还沿轴向布局了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京保石集成电路、智能硬件和高端制造产业带,京唐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带,培育特色发展的产业集群。中关村与保定市政府共建推进机制,14家中关村高校、科技服务机构成为首批战略合作伙伴,39家企业签约进驻。
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关村在河北有456家企业设立了1064家分公司,619家企业设立了982家子公司;在天津有346家企业设立了418家分公司,650家企业设立了765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