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审计局科学转型成效显著

09.11.2015  19:21

      南京市审计局将审计工作更加自觉地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作为,积极跟进,审计工作服务保障大局的成效得到明显提升。“十二五”以来,该局完成审计项目395项,审计查出问题金额208.72亿元,其中查出违纪金额37.89亿元。审计对查出问题全部进行处理处罚,其中应上缴财政6.12亿元,应减少财政拨款3.42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74.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核减投资额183.67亿元。审计移送案件线索68件,涉案人员83人,涉案金额36.91亿元。向各级党委政府报送审计专题报告、信息932份,被批示和采用885篇次。审计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1427条。该局荣获江苏省和南京市“文明单位”。在全省审计系统近三年综合考核中均被评为先进单位。审计项目在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比中获得“三连冠”。
  一是加大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关注力度,着力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注重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和调查,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向市政府及时上报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专题信息和报告。“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对创新驱动战略以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战略的贯彻、稳定物价政策落实、简政放权政策措施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改革政策措施落实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令畅通。
  二是加大对全市重点工作的跟进力度,着力保障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十二五”期间,该局主动服务经济转型,集中审计力量对全市重点开发园区、全市投融资平台和全市十大功能板块等运营情况开展了审计调查,并主动跟进政府性债务化解、全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和体育资源整合等重点工作,先行一步开展专项审计,揭露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该局加强对全市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实施了保障性住房、教育收费、养老保险、城乡就业再就业、村庄环境整治、停车场站建设与管理、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等80多个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查处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绩效。
  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的推进力度,着力提升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该局积极尝试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审计全覆盖,努力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效能。围绕预算管理、税收征管、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等财政改革目标,在财政审计领域落实全覆盖。一是通过对四本预算的审计全覆盖,推进我市全口径预算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二是依托财政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对104个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三是按照3-5年轮审一遍的资金量,聚焦重点,实现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围绕提升政府投资绩效,在政府投资审计领域落实全覆盖。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审计、分步实施”的思路,以年度投资审计计划为笼头,全面审计、不留盲区。围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落实全覆盖。通过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和离任交接监督制度三种方式,掌握主动权,增强主动性。围绕摸家底、促管理、保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权益,在国有企业审计领域落实全覆盖。按照5年轮审一遍的计划,该局已对全市政府投资平台、产业集团基本轮审一遍。
  为实现南京审计工作“全市争先进、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目标,该局站在改革发展的高度,打破狭隘的审计观,着力构建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首先,树立科学审计观,推进审计转型发展。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新要求,切实树立科学的审计观,加快审计科学转型。一是以绩效审计理念推动审计科学转型。该局制定了《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意见》等文件,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明显增强。二是以全覆盖管理模式推动审计科学转型。审计全覆盖管理模式运行以来,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提升。
  其次,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优化审计制度体系。该局完善和优化审计规章制度体系,严格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十二五”期间,出台了《南京市政府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南京市部门和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告知暂行办法》、《南京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议和整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实施办法》、《审计公告试行办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办法》、《审计移送处理管理办法》等50多个制度,涵盖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结果运用等全部审计业务流程,有力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再次,强化能力素质培养,锻造过硬审计队伍。站在“人才兴审”的战略高度,系统性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审计干部的执行力和精气神。实行全员差额竞争上岗,科学修订考核办法,突出业绩导向;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思路,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提高审计干部综合素质;构建“1234”监督模式和廉政风险点预防及控制办法,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兼备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任慧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