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江苏体育强省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发展史上极为重要、不平凡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江苏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育发展的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始终以增强人民体质、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满意度为目标,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可持续发展。公共体育设施遍布城乡,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健身步道达650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5平方米。科学健身组织和指导服务更加完善,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5万名、具备国家职业资格指导员2.4万人,总数和国家级人数均居全国第一,体育总会、体育协会的乡镇(街道)覆盖率苏南达95%、苏中苏北达80%以上。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5%,全省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
二是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始终把服务地方发展和经济建设作为重要方向,充分发挥体育多元功能,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和亚青会,极大地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和民族自豪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南京青奥会“完美无缺”。举办承办全国以上体育赛事1221项,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自主品牌赛事顺势崛起,有力拉动了体育和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涌现一批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大型体育企业,一批制造企业向体育服务业领域延伸,昆山、江阴、溧阳市创成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据最新统计,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达1.0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3%。
三是体育转型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各地各部门主动打开大门,吸引社会力量和各类资本参与,体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竞技体育多元办队模式基本形成,29支队伍与市县、高校、企业联办,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集团,参加伦敦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十二届全运会、首届青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职业体育发展迈出新步伐,11支俱乐部队伍参加全国或国际职业联赛,江苏舜天足球队首获中国足协杯冠军。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性显著增强,省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累计扶持569个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240亿元。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审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改革措施,极大地释放了市场和社会组织的活力,以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翻倍增长。
四是体育强省建设的基础更加稳定牢固。基层体育协调发展,11个省辖市建成体育强市,56个县(市、区)建成体育强县,11个省辖市、86个县(市、区)建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后备人才培养效益逐年提升。体育彩票5年累计销售808亿元,筹集体彩公益金216亿元,实现全国体彩销量“十连冠”,增强了体育发展后劲。依法治体取得新的进展,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建立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公开。体育科教、体育人才、体育宣传、体育外事、体育文化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